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5篇)
护士的定义是什么?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一词来自1914年钟茂芳在第一次中华护士会议中提出将英文nurse译为“护士”,大会通过,沿用至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毕业大学生都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护士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怎样呢?本文将依此为中心,展开论述。
1.我省加大护士就业量
针对目前各大医院护理岗位普遍缺编的现状,今年我省将逐步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清理非护理岗位占编人员,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全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 ,普通病房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应达到 1:0.6,重点科室应达到 1:0.6-0.8(设定条件为全院床位使用率 85-95%),重症监护单元(ICU 、NICU等)为1:2.5-3,CCU 为 1:1.5(设定条件为床位使用率75-85% 或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病人不超过40%的情况下)。医院应建立一定数量的机动护士库,以满足节假日和突发事件应急调配使用。根据《山东省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相关医院要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绩效考核制度、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并履行到位,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 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及家属公示。推行临床护理责任组工作模式,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膳食营养、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
2.我国护士就业发展局势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xx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社区护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全民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服务对象是长期处于社区的整个群体。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护士走出国门的趋势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有受过研究生课程教育的高级实习护士,越来越需要具备过去只是要求医生才需要的条件,如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4.护士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今年山东省将在全省各级各类医院,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到 20xx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创建 2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100个“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5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建立垂直护理管理体制,护理部直接参与全院护士的人员调配、绩效考核等,实现护理部责权统一。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机制上向临床一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夜班多的岗位倾斜。也就是说,护士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但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现今护士为了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同时又使各班工作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每日都要书写多种护理文件,但内容往往重复,为此护士总要用去大量的时间。同时随着医院病房的扩大、新病区的建立,病房护士人数有限,加之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面对每日繁重的护理工作,护士还要承担许多非护理性的工作,更加剧了护士资源不足。与此同时,面对医院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无形中都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负担,也带来了工作压力,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5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服从领导安排,接受批评,还应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工作勤奋,不怕苦和累,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和患者多沟通,用微笑为病人服务,在于患者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把握说话分寸,通过得体的微笑,使患者感到关爱。护士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和病人交流,能够了解到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切实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力,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小结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我们应该给予病人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病员分忧。人们把护士喻为天使,我们带着这顶特殊的白帽子,把天使的一身用洁白来谱写。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做到博览群书,多阅读一些积极乐观、催人奋进的书籍,提升个人觉悟,以高度的工作热情,用更多灿烂的微笑服务患者!
一、调研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的不断频繁,英语专业已几乎成为每所高等院校中必定会开设的专业学科。截至20xx年,仅全国独立学院中就有238所学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可见英语专业依然是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增长迅速,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也不断扩张,这直接加剧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再次,英语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身没有特定的职业技能的要求,使得在这个亟须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英语专业毕业生光靠一门语言过关,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从以上来看,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挑战,为了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四个大类共计32道小题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了从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到对工作的看法,对专业前景的看法等各方面与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E-MAIL、QQ等网络及电话询问的方式将问卷发放至20xx~20xx届各毕业生的手中,并及时完成了问卷回收、数据统计等工作。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1.就业单位性质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情况显示,毕业生就业单位中,私人企业占33.3%,政府部门占15%,学校占16.7%,其他行业占35%。英语专业本身对工作单位的性质没有特别要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各方面的企业都需要一定的英语专业人才。毕业生在各种性质的单位中分布也较为平均,其中以私人企业占最多数,这类企业主要从事外贸等相关工作,其次,教师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大选择。
2.公司类别
在公司类别的调查中,制造业占37%,营造业占8%,社会服务业占43%,出版广电业占10%,其他行业0%。由此可见,制造业与社会服务业占比较重,英语专业毕业生更侧重于选择外企与教师两种与英语关系密切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英语人才的需求,如果能将某一专业技能与英语专业相结合,将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3.职务类别
在职务类别中,专业人员(如教师)占55%,事务工作人员(如秘书)占35%,服务工作人员(如服务员)占10%。由此可知,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位的层次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服务员等类似的劳动型的工作与英语专业的匹配度较低,可见英语专业毕业所处的就业环境相对良好。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平均月薪
在平均月薪的调查中,月平均收入20__~3000元的占55%,3000~4000元的占14%,4000~5000元的占31%。我们看到了毕业生在收入方面存在着两极分化的问题,其中工资高的人与工资低的差距可以达到近两倍。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普遍起薪较低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可以拿到相对高薪的毕业生往往具备了较为全面的能力。
2.工作满意程度
在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对工作满意的学生占62%,对目前工作满意度尚可的学生占35%,非常不满意的占3%,超六成的毕业生表示对当前的工作较为满意。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示满意的毕业生中大部分为20xx、20xx届已进行一段时间工作且获得较为满意的工资的毕业生,同时对自己工作还有更高期望的毕业生中往往还不能在工作团队中获得较高的认可。
3.工作胜任程度
在工作胜任度的选项中,对工作胜任程度高的占58%,基本能胜任的占42%,没有毕业生选择“低”的选项,可见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总体较为扎实,并且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4.工作与大学所学配合程度
此项调查的数据显示:26%的人选择了“高”,47%选择了“中”,23%选择了“低”,与“专业符合工作所需”结果相吻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所学知识学术性较强,不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毕业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三)毕业生择业主观认知度信息分析
1.您对您现在的就业状况有何看法?
“对现在就业状况的看法”选项中,认为目前工作前途俱佳的数据占40.15%,认为暂时栖身的占50.15,认为大材小用的占9.69%,其他为0。我们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并不满意,多数的毕业生只是把当前的工作当作“临时”的目的地,这也符合当前新进社会的大学生比较高的“跳槽率”的现实状况。
2.您选择的此职业更多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就业影响因素是因为专业的占23.08%,选择工资水平的占7.69%,选择个人发展空间的占61.54%,选择个人兴趣的占15.38%。毕业生挑选工作的最大因素是能否有益于日后的发展,其次是专业对口。对于工资的要求已经从原来的高要求下降到现在的不很在意。毕业生的择业更趋向于理性。
3.您所在企业在招聘时主要看中大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
从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学历高占30.77%,工作经验丰富占46%,工作态度端正占69%,能力强占69%,其他占23%。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上也从前几年的学历要求向如今的经验、态度、能力上发生了转变,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更多地注重实用,立马上岗能干,而不是一味的高学历低能力。
4.在大学期间,您觉得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从此项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考取必要证书占23%,通过兼职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占62%,强化危机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占62%,合理安排时间,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占62%,学会为人处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占77%。结果我们意外地得出现在大学生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最重要的能力的结论,而证书却被冷落成了最次要的能力。可见在学长眼中建立起丰富的朋友圈对日后工作起到的正面影响之大。同时,在建立起朋友圈之后,更要积累工作经验,做好人生规划,提高自身能力。
5.您觉得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是?
通过已参加工作,走入社会一段时间的毕业生们了解“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原因”可以很客观地反映目前大学生工作难的真实原因。工作岗位太少占0%,对薪水要求太高占54%,专业太窄占54%,缺乏必要素质占38%,性别歧视占8%,信息严重不足占23%,缺乏社会关系占38%。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岗位数量不是限制大学生找工作的原因,而更多的是自身的限制,一方面自身要求还是过高,对薪酬期望太高,另一方面自身素质也并不切合招聘企业的要求,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6.在找工作时,您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在“专业与工作的关联性”中,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占0%,专业与工作性质没什么关系,先找一份工作再说占8%,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占92%。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毕业生对专业和工作的态度。英语作为一门日常交际中的工具,它与毕业生的工作关联度并不会如同一些专业技能性学科那样专业和工作关联性如此之强,所以,在此项调查中我们看到答案几乎一边倒的倒向“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是绝对的对口”。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毕业生不会过度要求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对工作的选择上也不会过于执着,在择业上趋于理性。
7.您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在所学专业前景上,认为很有前途占8%,较有前途占62%,较无前途占31%,很无前途占0%。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个毕业生的眼光去反观所学的专业是否是一个值得花费四年时间学习的专业。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保留较大的潜力,英语不是金饭碗,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去社会中参与竞争。
8.学校最应该培养大学生哪些基本素质?
从此项调查结果显示:扎实的专业基础占46%,表达能力占62%,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77%,敬业精神与责任感54%,科学研究占23%,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占62%,动手实践能力占62%,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4%,国际化视野占23%。可以看出与他们的沟通能力又一次排在了最高比例的位置,与此同时,各种与交际有关的能力也相关重要,在大学这一个大社会中,交际能力带给学生的改变是相当重要的。
三、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来看,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着自己的优缺点。除了高校需要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自学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以外,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专业知识单一,职业技能有待加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院校为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都以培养基础语言应用能力为导向,忽视了英语在各用人单位的特殊性应用。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英语专业为例,部分外贸方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许多外贸工作上所使用的技能,针对英语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校大学生应该被给予更多机会真正走上实习岗位,实习各种不同的工作,培养真正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各方面工作的需求,在大学期间完成由“课堂”真正走向“实践”的过渡。
第二,就业期望过高,工作观念有待改变。在就业调查问卷的调查中,对于“对当前工作的态度”这一题,有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了“大材小用”和“暂时栖身”,在“选择企业时您最关心的问题”一项中,有85%的学生选择了“单位工资待遇与福利”一项,可见毕业生在思想上普遍存在“我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想法。另外,在选择工作上,“工资待遇”依然是毕业生们关心的最大问题。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普遍存在“本科毕业生高人一等”的心理,实际上,20__年至20xx年,14年的时间本科毕业生增长了近7倍,而这个数字在20xx年将达到749万,可见“本科生”早已不是“凤毛麟角”。而浏览各大招聘求职网站可以发现“本科毕业”早已成为寻找工作的起点。面对本科毕业生“滥大街”的现象,我们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应该摆正心态,一点一滴从适合自己的职业做起。应该把关注度从“工资待遇”转变成“企业未来发展”和“是否有利于本人的发展”上来。摆正求职过程中的心态,关注长远发展更有利于毕业生找到合适自己的稳定的工作。
第三,专业实践缺乏,工作实践有待提升。在电话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暑期社会实践教师支教;2.暑期见习进入教育培训机构任教;3.利用课余实践兼职家教。虽然这些工作对学生工作实践的积累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但由于在实践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安排,期间缺少专业老师的跟踪指导,故实践过程中即使出现问题也很难被及时察觉并解决,这直接影响了工作实践的效果,学生从中受益不能最大化。学校应有计划地多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并与当地企业联合,由专业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教学,让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将更加具备竞争力。
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调查报告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系 学 姓 别 :管理系 号 :11050745 名 :李秀梅20xx-03-11调查时间:20xx-1-20 一、前言 大一的时候, 对于我选择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实没有真正有深 刻地认识。
当初报考财务管理也是考虑到会计专业现在处于竞争 激烈的阶段,而财务管理则是做了俩手准备,自认为就业领域是 更为宽广的。
就我而言, 一直不明白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因为我们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课程是一样的。
到了大二才 有一点的区别,直到接下来的学期才有了大大的区别。
近年来,会计专业一直火热。会计侧重于账务处理,财务管 理更侧重于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大多数人都是把财务管理 和会计混为一谈的,你说财务管理人家未必知道,但他会立马想 到会计,我们也无从解释,反正是有很大联系的,精通财务的必 定要学会计。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中,因此很大一部 分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看法仅仅停留在 “数豆子的人” 的阶段。
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的就业方向我们就了解的少之又少, 甚至把财 务管理与会计的就业方向论为一体。
根据近年现象显示,会计的基础人才很多,普通人才太多, 优秀人才却是稀罕之物,这也显示了财务人才也是如此,所以我 们的就业前景是不容小视的。
主要在于除了选择会计职业这条最 保守的道路外,我们还可以选择的财务道路。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是 10 级 11 级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调查方法:信息采集法、资料分析法 三、调查的内容 (1)20xx 届年财务管理大学生毕业就业分布 国 有 企 业 17.77%; 录 取 研 究 生 6.78%; 三 资 企 业 8.48% ; 0.10%;机关 7.59%;高等学校 0.86%;医疗卫生单位 0.19%; 其他事业单位 2.12%;科研设计单位 0.48% ;其它 13.36% (2)财务管理就业渠道;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 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财务本身是一项专 业性很强又非常稳定的职业,如果选择把财务作为职业方向,首 选的职业目标是做外企或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
财务高管人 才大都处于企业的核心层,他们不仅要求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 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投资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按照目前的经济 环境,这类公司所需要的高级财务人员一般有财务副总裁、财务 总监、财务经理、高级财务分析经理、财务主管等。当然,这些 职位对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般要求资质至少是在会计师以 上,不少于 5 年的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等。例如,一家外企 招聘高级财务经理时的职位要求是
良好的教育背景, 英语流利, 很好的沟通能力,Word、Excel 熟练,娴熟的财务业务能力和管 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熟悉西方会计,熟悉有关中国法律。
对于许多初级财务人员和准备走这条路的人来说, 从毕业参 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要想当然认为有个两三年工作经验就好找工作了,仅会做凭证、会报税、出报表 这类纯粹的会计是远远不够的, 这在财务领域来说是属于较低层 次的。唯有从财务管理、预算、分析、决策等全方位提升,注重 沟通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培育管理视野和全局观念,提 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职业生涯提高一个层次。
方向二 专业财务公司。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专业 财务公司,也是大量吸收财务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从某个角度 看,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能使个人快速成长的学校,其培训、工 作和管理机制会令从业者学到许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 审计从 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
不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是非常巨大 的,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难以将之 作为终生的职业方向。这类专业财务公司更适合两种人:高层管 理人员和年轻人,前者重在发挥管理能力,而后者主要是学习和 锻炼。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准备在财务方面发展的年轻人来 说,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锻炼一段时间,等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 转向企业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方向三 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资本运作在企业运营和发 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错的金融知识背景,投身银 行、证券、风险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做专业的财务人员也会 有广阔发展的空间。譬如,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证券分析师的收入相当丰厚,而奇货可居的保险业精算师可以说是金领职业。
五、调查结果总结 据上述的调查报告,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已经很明确, 就我个人而言,选择职业目标还是趋于保守道路。我认为无论选 择什么职业方向,都需要争向高端发展,要做专业人士。低端的 财务人员几乎遍地开花, 而高级在无人员却始终是行业内的紧缺 人才。对于我们财管类专业的学生要做的就是学好基础知识,还 有就是假期最好能做到去相关专业单位实习,学习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就业平台,积极为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致富路,XX县妇联通过全面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我县妇女手工编织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XX县辖14个乡(镇)、1个温泉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35.6万,其中妇女17.2万,农村妇女14.8万,占全县妇女总数的86%。农村女性劳动力9.6万人。全县妇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传承手工工艺,积极发展手工编织产业。
经过调查,我县妇女手工编织业经营范围围绕开发、制作、销售手工绣品、手工织品、手工工艺品,产品以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手工拖鞋、珠饰包、玉石药枕、十字绣壁画、十字绣套包等,主要用于穿戴和装饰,70%的产品用于馈赠礼品销售,30%的产品进入旅游市场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流动员工主要是下岗失业女工、失地妇女、照顾子女读书的闲散妇女和有编织爱好的城乡妇女。目前,全县有女性创办手工编织经营户5家,无围墙加工厂(即来料加工)3家,从事手工编织行业妇女0.6万人。从业人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业妇女文化素质偏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共有0.6万余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占80%以上,城镇妇女占20%;30—50岁占95%,其中40岁以上的妇女占到了85%,40岁以下占到15%;广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高中以下的妇女占92%,高中毕业的妇女只占8%。
二是从业妇女就业难度较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本没有一技之长,与现在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很难就业。同时,由于这些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或是经济来源少,在创业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又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她们很难自己创业。经过了解,我们发现从业妇女大多还想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编织业正适合她们,广大妇女对编织业的参与热情极高。
三是从业妇女经济状况较差。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的制约,大多从业妇女没有其它收入,仅靠自己农闲时在家做的编织品,赚取低廉加工费或端午节销售补贴家用,增收致富速度放缓,没有直正的脱贫致富。
近年来,全县妇女手工编织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形成规模。我县编织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自由发展和妇联初级组织阶段。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仅0.6万余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很难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和规模,形不成行业整体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与市场对接不上。拿不到第一手定单,只能到处寻找一些二手、三手加工定单,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制约了手工编织业的发展。
二是专业队伍欠缺。从目前看,我县编织业管理粗放、松散,在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中,流动性大,有活时就临时组织人员队伍,没有活时各自分散,缺乏固定的从业人员和专门的销售人员。
三是没有流动资金。从事手工编织创业的女带头人,有的是退休职工,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无业妇女,经济基础薄弱,小规模生产还可以,如果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原材料涨价、人工费增加等因素,发展的资金就出现了问题。
四是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从事编织业仅是为了增加收入,限制了编织业规模化发展。另外,培训局限于小范围,低档次,辐射面小,这给编织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手工编织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极小,但作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失业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一种形式,具有就业门槛相对较低,条件宽松,易掌握、好操作,非常适合城市“4050”人员和农村留守妇女从业。如果妇联组织加强引导、采取政策扶持,必将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妇女参与。通过将手工编织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参与和举办各类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产品宣传,适时举办手工编织展示会或新产品推介会,以独具特色的产品内涵增强市场影响。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手工编织技师进行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妇女,参与其中,切实做到获奖作品得到广泛宣传,创业典型得到广泛弘扬,特色产业得到广泛推广,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格局。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妇女参与。依托妇联组织的培训载体,建立手工编织培训基地,分层次、分批次地对编织行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编织技师和妇女进行手工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手工编织进村社、进社区,带动更多妇女参与到手工编织行业中来,使妇女手工编织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就业的摇篮、发挥才智的舞台、创造财富的天地。
三是要加大示范力度,带动妇女参与。积极培养选树一批手工编织业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引导妇女参与手工编织业。积极向紧邻的西峰市香包节取经,大力发展端午节香包、珠饰包、玉石药枕等编织制作业,使广大农村妇女变农闲为农忙,也使部分苦于没有生产技术的城镇下岗失业妇女找到就业门路。
四是要加大挖掘力度,促进妇女参与。挖掘潜力,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宣传手工编织安全
环保、投入少、不受场地限制和适合妇女的特点,帮助广大妇女姐妹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挥女经纪人的引领作用,努力出精品、创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使“巧手兴家”的品牌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五是要加大整合力度,支持妇女参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为妇女从事手工编织提供创业资金,依托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切实解决妇女在创业就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同时,出台支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意见,鼓励支持妇女参与手工编织业,极大的调动妇女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大展身手,创造“巧手兴家”新业绩的积极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各级政府对妇女的创业、再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提供了相关的优惠政策,私营业主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提升,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使员工们更好地生存发展。我们也深切感到,各级妇联组织要依靠这样优越的外部环境,不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新型经济协作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促进相应行业协会的建立,提升行业的竞争力,把广大妇女凝聚起来,一定能把手工编织这一行业做大做强,让每个妇女都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劳动闯出一片天地,促进小家的增收,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镇位于安图县西南部,距长白山34公里,全镇总面积1986.9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区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农村人口4500人,其中妇女人口20xx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新领域和新渠道,也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妇女已成为发展农村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已经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合理开发我镇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加速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农村妇女平等就业的问题,我们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展开调研。
一、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及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1、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内部妇女就业总量。根据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少数妇女依托村、镇项目发展规模养殖业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大多数妇女从事的是种养内部的调整,由于受资余、技术、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转移速度慢,影响妇女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解决农业人口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实现非农化就业。农村城镇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不仅带动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二道镇二道村为例,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完善,不仅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也拉动了以女性为主的商贸流通、养殖种植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镇上个体户占总户数的65%,且大多数为女性,拓展了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空间。
3、外出务工末形成规模,输送渠道不畅。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能缺位,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镇还未健全劳动力市场,外出就业妇女靠亲朋好友、同乡,盲目外流、乱闯,加之民间中介组织的不规范经营,外出务工妇女上当受骗、碰壁回乡的例子屡见不鲜,使得一部分妇女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
4、农村妇女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就业需要。我镇农村妇女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722人,占35.1%;中学1065人,占51%;高中以上74人,仅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3.6%。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成为已外出或想外出务工妇女的最大难题,没有技术也成为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二、农村妇女就业的根本出路和对策
调查显示,农村妇女都有参与生产、劳动,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她们思想活跃,认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很多,务农能致富,外出打工也能致富,只要勤劳就能获得财富。因此,笔者认为,实现妇女充分就业,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立足当地农业,又有针对性地组织输出,这样才能切合妇女的思想实际,满足妇女就业需要。
l、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妇女在农业内部的就业量。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开辟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围绕我镇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手工制作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妇女中大力推行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新品种,并给予技术信息指导,以女科技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的示范帮带作用,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妇女小额信贷、连环脱贫,带动周边妇女发展规模生产,形成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女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推进城镇化战略,使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鼓励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村中走出来,到城镇务工、经商、置产兴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商贸流通。利用我镇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给当地妇女带来就业、增收致富的机遇。降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就业风险,实现有序转移妇女剩余劳动力。
3、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好途径。外出妇女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仅挣了钱,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思想观念,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为农村妇女
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我们应加大“外出挣钱光荣”的宣传,本着转移一个,致富一家,转移一批,致富一方的高度责任感,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了解用工信息,用人需求,扩大女性就业范围。
4、加快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增强妇女就业能力。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首先,加强对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不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就地务农,科技文化素质是妇女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鉴于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障碍是无技术无技能,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妇女科技骨干和家政服务人员,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其次,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使妇女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第三,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抗拒外界不良诱惑,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利用政策,注重引导
l、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妇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转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2、 市场引导。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传统的种养模式、就业方式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引导妇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敢为人先,依托项目和信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 服务引导。加快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和基层组织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建设,各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发挥农技推广站、再就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全力保障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
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20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20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悉,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20xx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省自考办分析认为,20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调查数据:在47。2%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看法的同时,有16。5%认为“将会越来越困难”。同时,依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毕业生的当前的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如全日制重点大学毕业生。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们,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们。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们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们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用心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们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取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证明,大学毕业生期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期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理解,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思考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思考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此刻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思考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取是留意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取工作时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思考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思考,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思考。
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证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们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取。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们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取,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取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潜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潜力包括所学的专业潜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们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贴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们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推荐是:
一、大学生们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必须程度上饱和,此刻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潜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潜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潜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取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专业调查报告经典范文)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们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应对挫折,不放下,不服输,要敢闯!总之大学生们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能够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们要锻炼各方面潜力,不仅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完美的未来。
为全面了解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9月至11月对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此项调查发现,38.65%的学生选择了“能力”,19.50%的学生选择“知识”,11.67%的学生选择“习惯”,还有10.33%的学生选择“财富”。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人们已经不太爱用“天之骄子”来称呼他们,转轨时期形成的就业压力更让大学生还没来得及体会到考学成功的快乐,就投身到另外一种更猛烈的竞争中。对未来的就业意向来说,哪一类企业最受大学生的青睐?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最近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六所大学的313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他们对外企的看法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9%的调查对象在毕业后有进外企的意向,也许最终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如愿以偿,但这丝毫不影响同学的热情。可见,对外企,大多数同学心向往之。
为进外企,包装自己
毕业后有进外企意向的同学,为了实现目标,自己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呢?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最着意准备的是外语(94.0%)、电脑知识(80.0%);其次是自己的处事能力(79.5%),再其次是了解外企公司内部情况(49.5%)以及国外的文化、风情(39.5%)。值得注意的是,“更加注重学习成绩”是选择最少的。研究人员认为,这至少说明现在的大学教育离实际工作的需要有较大差别。
表:为进外企,大学生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人数
百分比%
着意学好外语
188
94.0
积极学习电脑
160
80.0
努力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
159
79.5
积极了解外企公司的情况
99
49.5
注意了解国外的文化、风情
79
39.5
更加注重学习成绩
59
29.5
进外企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大学生心向往之的外企,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对外企高效率,高薪水,管理规范,个性和创意能够更好的发挥但是工作压力也大的认同感较高,中选率都在70%以上。而对外企中存在的中外员工工作待遇差异、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简单、提升机会多等观点的认同感比较低。大学生对外企的最认同的主要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
表:对下列有关外企观点的赞同度
观点
百分比%
外企工作效率高
81.8
外企工作条件好,薪水高
78.3
外企管理规范
74.4
外企鼓励员工发挥个性和创意
73.8
外企工作压力大
72.5
外企里中外雇员存在着不平等
47.6
外企里中外雇员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34.8
外企人际关系简单
30.0
外企提升快机会多
29.7
哪些国家地区的企业管理风格最获认同?
外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风格差异很大。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管理风格的'认同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美国公司的管理风格认同度最高。而且与其它国家地区的认同程度差距较大。以下其次为日本、德国、香港、英国、法国,排在最后的是韩国、中国台湾。
表:对各国公司管理风格的认同度
公司风格
认同人数
百分比%
美国
181
57.8
日本
49
15.7
德国
31
9.9
香港
24
7.7
英国
7
2.2
法国
6
1.9
中国台湾
3
1.0
韩国
3
1.0
其它
8
2.6
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对港资、台资、韩资企业的管理风格认同度较低,说明在企业如何管理方面,华人企业仍需要向西方企业学习。对于有长远眼光的外企来说,投资中国,不仅是看中了这块庞大的产品市场,也是看中了储备丰厚的人才市场,如微软公司投资80亿设立中国研究院。现在不少中国企业在给予人才的待遇、发展机会方面已不弱与人,为什么引不来、留不住“金凤凰”,这里面是否有不少管理因素呢?
大学生心目中最知名的外企?
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心目中最知名的企业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美国公司很受青睐,知名度排在前五名的都是美国公司;it企业风彩夺人,前15位中,it企业占11席;排在前面的都是巨型跨国公司,他们对中国经济、乃至人才的影响可见一斑。
表:大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外企排行榜
公司名
知名人数
百分比%
宝洁
117
37.4
微软
109
34.8
ibm
101
32.3
摩托罗拉
77
24.6
可口可乐
31
9.9
松下
29
9.3
索尼
bsp;27
8.6
壳牌
27
8.6
西门子
25
8.0
三星
16
5.1
惠普
14
4.5
爱立信
14
4.5
预测未来的社会竞争形态,国家主权间的竞争色彩将越来越淡,而跨国企业的竞争则越演越烈。跨国公司不仅资本、技术力量强大,而且管理成熟,对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局面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是单纯的说服教育工作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吸引力,这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种努力不能靠诸如“儒商”、或者那些与老板对话中体现出来的空洞的企业理念驱动,而是需要长期、扎实的企业制度建设来完成。
正如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的北大同学所说:“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同时进入外企后有许多培训机会。目前国有企业不很景气,发展前景不大,同时缺乏必要的员工培训,人际关系繁杂。当然,国家的有些措施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向国企,如户籍制度,但就目前状况,只此一项就不太有吸引力。”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们渴望更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但他们并不惧怕竞争,而是渴望公平的、有规则的竞争。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比单纯的提高待遇更好的“梧桐树”,也会招来真正的金凤凰。这是大学生对外企态度调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前言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从此“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自从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 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加上20xx年还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突破800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表示,20xx年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虽然让更多的人走进了高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带来了上面所提到的日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因为大学生和企业缺少有效沟通途径,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等信息没有在有效时间传递给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缺少市场导向、就业缺乏足够信息,都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这些大学生明显缺乏创业指导,不重视市场风险意识,创业具有很大盲目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在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作为政府有关方面的主导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1.情况说明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当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时,实践能力差的弊端就显露无疑,而实践能力正是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于是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虽然政策上大力鼓励创业行为,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是缺乏社会经验,看事情容易片面,无法统筹大局;二是缺少必要创业指导,创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消减了创业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
2.分析结果
2.1 政策方面的原因
2.1.1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2.1.2就业创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创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2高校方面的原因
2.2.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学生综合素质不过硬。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在专业学习中,学校过分注重理论,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2.2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创业指导,但是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盲目找的创业,没有经验没有指导这样自然容易失败。高校缺乏就业创业指导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3企业方面的原因
企业在招人或寻求合作伙伴时,盲目提高标准,资源浪费严重。用人方面,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资源消费现象愈演愈烈,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寻求合作方面,不看产品质量,一味看轻小企业和新创企业,宁愿多花数倍的钱,也要选择名气大的合作伙伴,这也大大减少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2.4 毕业生自身原因
2.4.1不切实际的就业创业期望值。
在企业就业的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容易过于盲目,一开始就定位不准确,期望值太高,空有激情,但想法过于简单,一遇到挫折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容易灰心丧气,不能结合自身情况设定个实际的目标,很多大学生都倒在了创业刚开始阶段,真正能结合自己的才学脚踏实地能坚持下去创业的比例很小。
2.4.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就业创业的要求。
就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们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们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们为我校大学生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们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们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们、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们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们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们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们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们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们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们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们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们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们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们是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们看轻。在大学生们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们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学生们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们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们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们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们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们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们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们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们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们带给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们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们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们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们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们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们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们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政府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用人单位
(1)、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
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5]。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2)、 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花大力气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承担起社会责任。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情关系”对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三)、学生
(1)、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
“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3)、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的品质。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提高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
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 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摆脱天之骄子的思想,低姿态走进职场,不要眼高手低,而错失就业良机。不能一味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而城乡基层单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且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摘要:为了适应全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原经济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目前河南地区装潢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xx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软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发布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4.结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艺术表现,还要重视务实性设计;在对以往所学知识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的前提下,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总之,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与其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没有跟上社会的需求,导致出现结构性失业。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统计,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招生逐年递增,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增速,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虽然增速逐年下降,但是总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由于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种种错位,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从20xx年开始超过当年毕业生人数,致20xx年,累计未就业总人数已将近是当年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预计20xx年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会加入失业大军,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搁置和浪费,就业形势严峻不容小觑。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1.高校专业设置的缺陷。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安排,这就要求高校对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具有灵敏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但很多高校不能正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规模及其变化,导致形成思想观念型、知识技能型、区域差别型等结构性失业[1]。
a.专业设置的盲目性、滞后性。在各方利益的驱使下,各大高校往往青睐就业率高、工作条件好的专业,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市场机制不够了解,盲目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而培育出当时市场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时间,四年后有的热门专业人才出现饱和或者不再热门,企业也对人才的需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找工作非常费劲,也不能再达到四年前所期望的工作岗位和公司待遇水平。
b.规模、结构、比例的不合理。由于高校很难在宏观上了解各专业就业形势及趋势,盲目的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会导致小范围内比例失衡、大范围内结构错位。如果只强调规模,就无从真正考察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导致专业结构脱离市场需求,就会出现人才的短缺与过剩并存。
c.专业设置的雷同性与高校之间的竞争性。各个高校只根据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盲目同时集中开设某一个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高度雷同,人才培养的过分“扎堆”,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趋同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存在距离,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2]。同时高校间的无序竞争也是专业雷同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着重培养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人才,造成某热门专业供给过盛,导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降低。
d.高校专业具体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叠与老旧,如本年度设置的学科内容与下年度学科设置内容有很多方面的重复;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课程内容部分老化,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和宏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不具体,微观研究方法较少,方法比较单一和宏观,缺乏可操作性[3]。
2.市场失灵。我国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均未完善。造成很多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两点缺陷。首先,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市场只能够反应当期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冷门热门专业之间不断的交替变化,加大了高校对市场机制把握的难度。其次,我国就业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缺陷,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就业的市场需求曲线尚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真正的社会需求,必然会误导人们对于人才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导向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提高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应当对历年大学生就业率和失业率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影响因素,才能对就业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为高校招生和专业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避免盲目扩招。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为大学生寻找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信息。
(二)学校和学生微观调节
1.学校教育改革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当深化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就业形势,准确预测专业形势的变化,调整专业规模、结构和比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合理搭配各个课程之间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注重毕业生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联合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市场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的需求绝对不能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惟一尺度。如果完全以就业市场为导线,那就意味着一些学科将面临被削弱,甚至是被取消的命运,更意味着我们的学科建设将残缺不全。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基础研究学科的发展,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教育也势必成为跛足的教育。
3.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就业观念。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高校或者教育工作者应当率先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自己;第二,要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着重应该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应聘的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第三,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时间是最好的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更直接、更有效。
三、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社会是基础,政府宏观调控是关键,高校改革是根本。正如同志强调的,“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奔向小康的重要环节。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
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
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价值取向: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xx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现在的就业形式在这里我不像多说,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也正视到了这一点。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那么大学生就业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那?具体请看调查报告
下面是调查过程: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们从咿呀而语的稚嫩幼儿学步,到以四肢匍匐而进在大人们的庇护下蹒跚而立,我们慢慢走向成熟,现在面临大四的我们,即将走进社会。十年苦读但求一立,那么对于我们自己以后的未来,对于毕业后面向社会,我们不曾无数次的在脑海中勾画美丽无比的人生蓝图,美好的前景在脑海中勾勒过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这样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过自己的未来,憧憬过美好的未来!可是,我们只是去想象,并没有真正考虑过如何的付诸于行动,如何地去实现。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在锦州各所大学附近展开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是否参加社会实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形式,并自己亲身体验,参加社会实践,总结经验。
一、调查课题
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如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调查对象
年级结构:大一占16%,大二占21%,大三占28%,大四35%
性别结构:男生占45%,女生占55%。
三、调查步骤及时间
调查总体时间: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9日
调查步骤及时间分步:
1、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20xx年2月1日
2、起草调查内容及方案:20xx年2月2日
3、确定调查对象并展开调查:20xx年2月3——13日
4、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情况:20xx年2月14——2月28日
5、调查分析总结:20xx年2月29日
四、调查的问题与目的
本次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大学生目前的大学生活,以及就业理念,就业观点,在业余时间是否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业余时间。
五、调查步骤
(一)、调查前言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经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另外,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众所周知,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20x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到达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说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 1 / 25
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到达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到达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效劳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充裕,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期间方案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充裕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说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充裕,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调研背景:虽然软件技术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我校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1.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最应该从是哪些职位
2.这些职业应该有哪些职责
3这些职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调查步骤:通过创立微信公众平台对毕业生进行网上调查
调查目的:
1.通过问卷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的了解情况
2.分析毕业生在不同软件技术技能上的掌握程度
3.结合数据,分析对大学生毕业后应从事工作的建议
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得出:60%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从事软件工程师,他们认为软件工程师需要不错的编码能力,毕业后选择从事数据库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的人数相差较低大概在13%左右,一部分人选择了软件测试,只有极少数从事数据库维护。
通过对毕业生技能技术的调查,毕业生基本拥有良好的编码能力,大部分已经精通对C语言以及JAVA的运用,拥有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但对于精通各种脚本语言并未熟悉。
调查建议:多数毕业生只是完成了对学校要求课程的精通,在接受学校知识洗礼的途中应该多去另一片土地去进步自己,给自己一个超越自我的机会。
调查小组:SmallGawk
调查成员:张宇 肖宏达 吴光晋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4、较低的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领域也越来越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2、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年来,北湖区石盖塘镇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一批企业落户北湖区石盖塘镇,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宇腾化工公司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61余人,裕湘面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19余人,全镇约有1080余人被园区企业吸纳安置。今后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一.调查目的:
英语专业作为就业压力较难的专业之一,通过调查了解翻译工作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对象:
翻译社工作人员
三.调查内容:
1.翻译的工作基本要求;
2.一般翻译人员的翻译基本工作涉及内容;
3.翻译人员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年限;
4.现阶段翻译人员的薪资水平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本人于20xx年8月20日—8月27日期间,通过对镇江和南京翻译社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对翻译行业的了解。
正文:
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慢慢向国际接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就业前景是乐观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与世界经贸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包括英语翻译、英语教育、英语日常运用方面的人才。而且,一方面从师资来源看,各大院校的英语教师在知识水平和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大都是英语专业的精英;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要求看,各大院校在英语教育方面越来越
重视学生对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长,种种因素也在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和国际交流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资深翻译行业人士林戊荪认为,造成总体翻译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中国译协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即使如此,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分析说,首先,国内专业外语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政府部门中;其次,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林戊荪说,要改变中国翻译界现状,建设真正的“翻译强国”,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而且应该“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并重”。此外,应该通过翻译资格认证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中国人事部于20xx年开始试行全国统一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一举措被很多翻译家称为“中国翻译界近年来取得的最重要进步之一”。目前,这一考试已举办了两次,约4600人参考,平均通过率为30%。所以,商务英语出现在这个时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能够很好弥补当前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合格,颁发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制并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是聘任翻译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国家人事部有关规定,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考试在全国推开后,相应语种和级
别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不再进行。
根据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人发[20xx]21号)的精神,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在国家人事部指导下,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与管理。根据《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中国外文局组建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语种、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有关工作。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负责该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
20xx年人事部制定下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xx年7月成立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并于20xx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首次二级、三级英语口译、笔译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举行。经过多方协商、共同协作和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试点考试任务。考试结束后,人事部专技司、外文局、外专局培训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考生对试点考试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本次试点考试共有1682人报名,1629人参加考试,492人经考试合格取得翻译资格证书。试点考试的参考率高、考生范围广,从各方面反映看,试点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领导、各位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务副局长、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晓勇称“考试社会反响良好”。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考生反映的'情况,外文局请英语专家委员会调整了英语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放开,面向社会,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符合人才评价的发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译一线的专家承担的命题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过试点检验命题标准、命题方式和试卷结构的作用,这为在全国继续扩大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
20xx年5月下旬,英语
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继续扩大。
二、三级口译考试扩大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等六城市,笔译考试除以上六市外还扩大到西安、南京、郑州、成都、长春、福州等共12个城市。200
4年11月13日、14日,英语
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笔译考试在全国25个城市、口译考试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法语
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试点考试;日语
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大连试点考试。考试大纲的编写、国家翻译资格考试标准的确定、考试试题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译资格考试最高层次的专家组织——日、法语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参与完成的。这些专家都是翻译界的资深教授和学者,代表着法语、日语翻译界的最高水平。同时专家委员会对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翻译人才评价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刘宝英在日法语考试试点成立大会上说:“我们相信,这项资格考试在推行几年、十几年后,中国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翻译、翻译家成长起来,更好的为我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说:“在翻译专业中实行资格考试制度,是中国提高翻译人才整体素质和规范国家翻译人才资格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翻译人才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
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介绍:预计20xx年就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语种也将逐步扩大为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多个语种,英语还将开设同声传译。由于一旦某语种相应级别的考试在全国统一进行,将不再实行该语种相应的职称评审工作。停止评审后,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参加相应的考试,才能具备被聘任的资格。因此,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如有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需要,最好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这项考试分三级、二级、一级口笔译翻译和资深翻译4个等级,大体同目前翻译职称中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相对应。考试的难度大致为: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双语互译方面的行家。资深翻译实行考核评审方式取得,申报资深翻译的人员须具有一级口译或笔译翻译资格(水平)证书;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目前我们进行的是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和三级口译、笔译翻译的考试。
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与职称挂钩,建立这个翻译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后,翻译和助理翻译专业职称将不再通过评审,而是由
二、三级口译和笔译考试、评定替代,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单一评审模式对翻译人才进行评价的方式。而且,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不仅适合从事外文工作的专业人士考取,也是其他专业人士进入翻译行业的准入证。
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提高翻译人员素质、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翻译人才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我国职业资格制度通盘考虑、通盘设计,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高翻译队伍的要求,也是为了改革、改进、完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
此外,现行的各级翻译人员的评审按地域或行业组织,因此,其评价水平也体现了地域性标准。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将有助于翻译标准的社会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的一种资格制度建立并组织实施,应当是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它是为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做的一项制度建设,是为推动翻译队伍建设所作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目前已建立和实施31项。职业资格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将来的发展领域会很广,任务会很艰巨。我们要从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出发,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将中国人才评价工作推向新的阶段,以适应我国人才战略的要求。
趋向行业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0xx年高校就业调查
电子信息类行业分布比例如下分析:电子信息类就业面一般,工作对口度高,起薪高,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明显,五年后收入高,综合满意度高就业率达88.6%,在所有专业排名中25/92。
专业前景及能力素质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太多太多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辈的好心建议,是否应该继续选择这一行,或者职业道路应该就此转弯?选择这一行,似乎意味着选择这种生理和心理的苦难历程,接受这个行业的历练。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光鲜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对于刚刚迈进校园的我们,对于已经迈入社会的学长学姐,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位前辈,举步从来都是维艰的,辉煌的铸就更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可以只看到行业光鲜靓丽的外表,而忽视背后拖起它成长的艰难,两种极端的落差当然巨大,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显然有违客观。而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筑建也是一样,它的雏形,它的打造、它的铸就、它的丰裕、它的厚实,是靠一砖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个“入门的,不想入门的,想入门而没有入门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学科,是不能随意轻视任何一门课程。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对它有始有终。
20xx年,武汉天区高校毕业生(原科)同93449人,他们的就业状态怎样?昨夜,市己事局颁布了20xx暮年度文汉地域大教毕业生就业率指数讲演。蒙金融安机影响,取去年比拟,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仅无就业率演讲,却出无对于本年度大先生就业的猜测。纲后,危机对于威严汉的影响借已睹顶,就业形势的佳好仍易预测。据引见,20xx年,包含硕士生正在外的高校毕业生,将会送来就业“最费劲”的时代。
下考期近,如何猜测将来的便业压力,当怎样挑选本人的博业?市己事局淌静分配处处少王星称,除了小教毕业生就业才能需培育外,挑选佳博业非最主要的影响之一。就纲后形势望,农科专业毕业生,一夕失业,不只薪火较高,而且很易被为代,而理科博业薪火较矮,且呈没有稳固状态。
20xx年,文汉高地区高校原科毕业生比上一年仅增加56人,远7年来毕业生人数删少率为最矮,缘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汉大学、华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长。
统计成果隐示,20xx年威严汉地域下校原科毕业生便业率为67.53%,失业率比下年矮出6.59%,就业率指数降落8.07。重要缘由非蒙邦际金融安机影响,20xx暮年用己双位的需供质较来年同早期小幅加长。
从纲后了系的情形来望,影响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证券、房天产、从事入入口产品减农制作等止业;自范围下瞅,重要为外大企业战官营企业。
20xx年武汉高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考研率为21.54%,取上年15.37%比拟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业形势严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数质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达历史最高程度。
据引见,文汉天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减上考研人数实践到达88%借少,其他1万人归了小野,出邦1%,守业0.1%及三四千人自事集体户,从就业、考研及出邦人数来瞅,武汉地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降真率”约90%。
自第一季度来望,威严汉市的gdp增加坚持正在9%以下,但金融安机的影响尚已睹顶,高校毕业生失业仍遭到猛烈冲打。据猜测,往年,下校毕业生便业固然里临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步进最难题的“费劲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