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况调查报告汇编3篇

社会情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篇1

水务局于20xx年至20xx年对**村进行包扶,自01年我局第八批包村工作组进驻以来,我多次到村进行蹲点调研,20xx年8月份县里开展了“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我局的18名党员与该村的农户结成致富了对子,我定期到所联系的曹维忠家进行座谈,根据这次培训班的调查安排,我利用“十一”期间的时间到该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我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水系,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村145户,人口499人,土地面积 1530亩,现耕地面积 980亩,98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影响,海水入侵,土地次生盐碱,耕地逐年减少,人均中、高产田0.9亩左右。自公社撤离后,该村的水利建设几近停滞,自99年借助宣传部*部长联系该村契机,依托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联合包村的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01年自我局工作组进村以来,先后无偿投资62.2万元,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将村内原饮水坑塘从0.7万方扩容到2.8万方。维修扩建了村里的自来水。二是从十八户干渠上为该村挖了一条长4.1公里的干渠。三是新建了一座0.5立方米每秒的扬水站。并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开挖排碱沟 4.5公里,整平土地 1200亩。水利建设配套已具雏形。新建了柏油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

二、经济状况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38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200亩,平均亩产180公斤,去年棉花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皮棉在2.3元左右,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石材、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8户,家庭养鸡7户,养羊92户,农产品加工3户,水产养殖4户,20xx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364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24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副业,该村现小尾寒羊存栏量达340只左右,户均两只,每只母体年效益大约在700元左右。我所联系的曹维忠一家今年种植小麦2.6亩,棉花1.3亩,大豆2.5亩,农业收入在1000元左右,曹维忠是村里的电工,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其人均收入在2200元,在经济上是村里的中等户。

存在的问题:

一、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水库、渠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土地碱化,现在已有近800亩土地由于水的制约而弃耕。

二、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南有800亩,村北600亩,村西500亩,该村五队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第三,土地盐碱较为严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时,已经开始碱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压碱或深沟排碱。

发展对策:

xx村的发展应以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一、借助水利配套,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xx村现有人口499人,现有耕地1600亩,1999年至20xx年在我们的住村帮扶下,对该村1200亩土地进行了整平,并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1000亩已经整平的耕地耕地还未进行开发而弃耕闲置。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在目前状况下**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薄荷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薄荷每亩投资110元,第一年收入在500元左右,自第二年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今年要搞好村里180亩薄荷的种养管护和销售,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成为该村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xx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如果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发展300亩密植型冬枣圆。 每亩按110棵, 每棵7元计算,需投资23.1万元,具体资金筹集渠道为:为增强种植户的管护责任感,由种植户每棵承担2元,争取上级资金(市局现在在该村包村)扶持16.5万元,每棵5元,种植完成后,每棵补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补助2.5元,由于冬枣可以进行枣粮间作,第一年不影响粮食生产,第二年开始结果,每亩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待有效益后,所投资金分期收回,用于该项目的滚动发展。使冬枣成为**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我局工作组投入资金6万元,同养殖户签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养殖养殖合同,现在存栏量已达300多头,一只种羊的年效益可达700元,群众们发了“羊”财,积极性很高,如果因势利导,继续膨胀养殖规模,再购进波儿山羊母体和小尾寒羊,用于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的发展,可使该村的波儿山羊杂交体存栏量达800--1000头,成为该村的养殖龙头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四、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进行水产养殖 ,目前市县包村工作组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投资5万元,利用紧靠干渠的水源优势,开发荒碱地100亩,进行河蟹养殖,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五、努力改善村里的 交通状况

xx村目前有两个自然村,五队在东南部,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一遇雨雪,泥泞不堪,交通隔绝,村民深受其苦,成为阻碍五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与村两委商定,决定由包村工作组投资1万元,为该村五队修建500米长的道路一条,新建穿涵一座,以改变五队的交通状况。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文化大院建设,以此为根据地,积极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篇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具大力量,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关于运城市初中生辍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但近年来,辍学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令人担心!他们为什么辍学呢?为了找出运城市学生辍学的原因,切实解决他们的辍学问题,我在运城市区内部分人群中做了一个调查。

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于5月2日-3日在运城市红昌建筑工地,调查了100名工人的情况,结果发现,有40人都是未满18周岁初中生,他们占了整个工地人数的40%,如果按平均每天工地招收3人,有一人是辍学初中生,那么一年就会有365个辍学初中生来此打工。我又于5月5日-6日在运城市区内抽样调查了“红都饭店”、“青海酒家”、“红卫理发店”、“小亮洗头坊”,通过调查发现,“红都饭店”25名服务员,有8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32%;“清海酒家”10名服务员,有2名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20%;“红卫理发店”8名理发员,有4名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50%;“小亮洗头坊”10名工作人员,有4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总数的40%。由此观之,在运城市相当一部分打工者都是辍学初中生。看来,“辍学”的确是当前十分严重且十分棘手的大问题,希望我市领导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请看如下分析。

一、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市区内的辍学打工者的辍学原因,发现他们有25%是迷恋网吧,不好好读书,以致于整日泥溺在网络游戏中落下功课,而无奈辍学;40%是因为家庭贫穷,没钱读书;5%是因为父母亲离异,孩子无人教导,沦落到社会中,从而使他们学坏,不想上学;30%是因为学生厌学,由于部分老师水平不高,所以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辍学。

二、辍学原因分析

近年来,政府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还有同学不断辍学。我想:这其中与社会思潮,学校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家庭困难

这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至今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家庭人均收入不到350元,送子女上学确实力不从心,再有就是许多家庭都有下岗职工,经济困难,所以学生会因奏不够学费而导致辍学,创业实习《关于运城市初中生辍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2、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近年来,上学出来不包分配,有的毕业生刚就业就下岗,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农门”的思想破灭了。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导致家长不但不劝已辍学的子女上学,反而劝他们别上学,所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

3、家庭离异

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

4、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成绩差,对学习惧怕,所以会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二是少数教师水平低,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由此观之,师资力量弱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建议

学生辍学是一个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否则,国家不会进步。所以,我希望:

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于教育方面,使学校环境大大改善。

2、应当大力培养师资力量,从而通过教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达到兴国的目的。

3、社会、家庭、学校都应配合国家,开展广泛劝学,使辍学儿童早日重返校园。

4、要实施对困难生资助或免费,使少年儿童能同在蓝天下,共同学习。另外,随着国情的发展,我们应让少年儿童不再为上不起发愁。

最后,我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帮助那些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我希望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能各尽其责,帮助辍学儿童!

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巴川城区面积倍扩、人口激增,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加强城区社会管理,促进建管并举,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最近,县政协法制群团专委会组织有关方面,对巴川城区社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巴川城区社会管理的现状。

巴川城区通过近年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人口由3万多增加到7万多,水、电、汽、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规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短短几年,城市人口容量大增,发展速度惊人。但另一方面,城区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基本处于因陈袭旧,缺乏活力,不适应发展的状态。

目前实施巴川城区管理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巴川镇政府,从职责上承担城区的各项社会管理事务;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如城建、交通、工商、城管等也参与相应事务的具体管理,形成条块分割的格局。现城区交通秩序较混乱、市场管理较差、卫生死角难除、治安防范不力、文化生活单调、市民素质不高、社区建设缺位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社会服务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又极不规范,质量低下。社区管理的近期目标、长远规划更是一片“空白”,总体现状堪忧,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二、存在问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当前巴川城区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一是对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城市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潮流都在城市产生而又由城市辐射。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以科技为动力的市场经济角逐主要依托于城市,从这一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城市经济。我县一直是农业县,加上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功能发挥不明显,使我们对城市在市场经济的中心主体作用、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城区社会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对巴川镇的特殊性认识不足。随着城区面积扩大,巴川镇城区经济、人口等均已超过农村,重心应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然而巴川镇的工作重心却没有随之调整,在城区管理上,人力物力安排薄弱,城区工作仍沿旧例,没有突破。三是对城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城市社会管理是丰富城市内涵,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巴川城区大量城市人口由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口又成批涌入城区,加上政府和企业一些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城区社会流动性加剧、矛盾增多,社会服务需求增大,要求城区管理工作应随之改革和加强。

2、管理体制不顺。现行以巴川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条块分割的城区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制约了城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症结有两方面:一是责权不统一。巴川镇是城区行政主管机构,职责上自然是城区社会管理的主体;职能部门虽地处城区,但在职能上面对全县、而不是直接参与巴川城区的具体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造成巴川镇有责无权,想管管不了;职能部门有权无责,片面强调本部门职能和局部利益,愿管的插手,不愿管的甩手,结果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推诿、趋利避患、管理出现空白等现象的产生。二是力度小、效率低。条块分割使巴川镇在城区管理中职能弱化,统揽无力,要花不少精力协调各方面关系,常常遇到“不买账”的情况,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基层组织薄弱。巴川城区社会管理基层组织是居委会,由于多年来基本上自然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一是居委会管理缺乏力度。居委会辖区内部门、单位等没有归属社区管理体系,不明确在社区内的成员角色和应尽职责,居委会工作是“单练”,缺乏力度,难有成效。二是职责不明确。居委会的工作基本上由镇街管办安排,行政色彩较浓,看似城区工作样样参与,实际上无职无权,样样管不了。三是人员老化、力量不足。现有12个居委会共有干部32人,平均年龄45.5岁,50岁以上的占41%;文化程度小学2人,初中20人、高中以上10人,处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这支队伍从质和量上都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城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各居委会普遍存在活动场地匮乏,工作经费困难,干部待遇太低等基础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也影响了居委会作用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认识加强巴川城区管理在促进我县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巴川镇政府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区转移,加大城区工作力度,强化城市社会管理。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强化巴川镇政府对城区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打破条块分割、多元管理格局,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一元管理体制,强化巴川镇管理主体地位。要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转变,采取措施促使职能部门还政于镇、还权于镇(城市建设,市场、环卫、物业、劳动、计划生育、殡葬、乡镇企业管理、统计工作等),保障管理主体的施政效力。职能部门要,放小抓大,对城区社会管理微观事务放手,强化县域内的宏观调控。通过理顺体制,建立责权统一,配合协调,动作高效的城区社会管理体系。

3、加强居委会建设、夯实城区社会管理基础。一是调整居委会设置。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方便生活、资源利用和工作效率提高的原则,适当调整和设置居民委员会,同时下设若干小区,建立起新的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有效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对现有居委会干部制度进行改革、在机关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巴川镇现有干部选拔或社会公开招聘充实力量,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改善工作条件。采取措施,拓宽各项服务,增加经济,切实解决活动场所困难、工作经费短缺、干部待遇低下等具体问题,逐步改善居委会工作的基础条件,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四是街道居委会有参与辖区内的社会、经济以及其它方面的规划、验收、评比、推荐的权力和责任,增强居委会对辖区内事务的管理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