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热门19篇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9篇)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b)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几个老师会使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御史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只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没用它。姜大丰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御史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况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上。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习、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c)“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御史小学的王小平老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级开始上早晚自习,远的学生都住校,王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老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老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我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己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认为是我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么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今年开学发生在御史小学的另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感到痛心。二年级一班有一个同学叫秦勇,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很调皮。据该班班主任陈老师说,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学习的,上课从来都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老是迟到、旷课。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只有5分,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开学的时候找到陈老师,问陈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留级。考虑到孩子确实太小,成绩跟不上,老师同意了他奶奶的请求,并且帮着为这个孩子办好了手续。谁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级教室坐上的时候,他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目瞪口呆。原来,秦勇在去年9月的时候到学校报名读一年级,当时学校规定必须要满6岁才可以报名,他还不到规定的年纪,按说应该去上学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却让他直接进了级的教室,并且对老师谎称是从外地回来的。也就是说秦勇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更别说上一年级了!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XX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d)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工资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师居多;工资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师居多;工资在以上的占2%,老年教师居多;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隆兴小学刘学华老师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多元,教了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该校杨文泉老师教师说“我们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不到30元,一家几口就靠着那30元过日子”,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御史小学的唐祥清老师说,他以前的工资也很低,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6个女儿,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学校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陈通周教师说他们教书那几年,真的是一人做几份工,早上的时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劳动,不到8点,就赶回家吃饭,然后急忙往学校赶,等上完课,连家门都不用进,拿着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得去上课,下午回来还得忙农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光指望学校的那点钱,全家早就饿死了。很多年轻老师说,我们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月的钱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不要说结婚养孩子了。许多老师就是觉得在农村教书的福利待遇太低而离开了这个职业。御史小学的何安平老师分到学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读书,最后选择离职,现在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该校的张华老师和秦佳老师,他们都是在教书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觉得福利太低而辞职的。在XX年,该校的刘洪成老师也选择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辞职的并不是只有该学校的老师,小佛小学也曾经有老师辞职离开。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8%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重要的。农村教师的福利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会龙二小的姜朝国校长是这样说的:“一是农村教育负债严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学校的债务,使得学校运转艰难;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缓慢;三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没有投入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自己承担;四是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没形成,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哪来的钱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师精神压力大。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10%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去年发生在龙门中学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仅仅因为和老师言语上的冲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现在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但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老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老师们苦不苦当然苦!老师们怨不怨当然怨!但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更为可怕的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实行假期补课,时间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该索取物质和一个平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这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近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而且,在他们夸赞老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习。看似轻松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平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尽管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仍然是积极面对和充满热情的投入。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私奉献”的决心。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隆兴小学的杨文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有是在该学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难行,孩子上学难,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看见农村孩子读书难,他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一直扎跟山区教育,有的孩子上学没钱,他还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补贴学费、买学习用品。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在最基层,一个人担负起一个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复式班,为了教育事业,杨老师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讲台和乡村的孩子。

二是“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大革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当他们在党的关心帮助下回到学校,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啬求回报,无怨无悔。会龙二小的杨文贵老师在谈到为何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时,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社会,在哪教书都是无所谓的!”

三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有这种心态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种:(a)中年教师。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业、家庭都基本稳定,面对未来,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能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兴小学的胡蓉国老师教龄,在村上呆了,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师表示比较满意,而且她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调动什么的呢(b)回家乡的教师。这部分老师他们从农村读书走出去,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教书,离家近,就比较能积极的教学。御史小学的刘冬明老师,出来参加工作,来一直是在他本乡的村小教书,直到去年才到乡中心学校上课。(c)夫妻俩在同一个地方的教师。一些老师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同一个乡镇,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在别人来看,属于美满幸福的,这些老师没有想过迁移,因此也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2、消极心态。

一是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看过这样一篇报道: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陕西师大XX届本科毕业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的,但他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几年来先后做过大学实验室工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商店送货员和溜冰场溜冰鞋看管员等工作,都无果而终,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流浪大连街头而不得不寻求救助站帮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断绝关系”的他在跟父母“续”上关系后,仍然坚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绝不去做教师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教师的心态。但是很多教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去改变这些现状,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家长到学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学校质问老师来的,而城区学校的家长却很尊重老师,隔三岔五的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住房的问题等等,长期困饶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

(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会龙二小的邓勇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象邓老师这样的男老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是最普遍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了……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2

一、东海村基本概况

1、基本状况

东海村地处附海中偏东南部,是附海镇中心村,20xx年韩家路、太阳地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30亩。全村总户数1831户,户籍人口4431人,暂住人口7530人下设47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到达6亿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农业总收入到达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18400元。

2、基层组织建设

东海村共有党员112人,根据地域片区及居住人口划分为七个片区支部,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片区支部书记,设立党员中心户,作为片区支部活动发起人及活动点,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志愿活动等,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及时反映基层党员及群众诉求。在20xx年全民参与“五水共治”集中整治行动中,东海村按照片区开展活动,党员用心参与,带动群众,提升了村河道环境。同时设立了党员爱心互助基金,共募集到捐款51100元,捐助困难党员及表彰村道德模范。

村三套班子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带给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建办公楼中设置了便民服务站、远教站点、农家书屋、三北讲堂等场所,方便群众办事和活动。

二是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培养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队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东海村两委以党的人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个性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用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东海村十分重视精神礼貌建设,结合礼貌村建立、文化礼堂建设、礼貌家庭评比等活动,经常开展礼貌卫生建立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尤其是文化礼堂建设成功后,举行了各类培训讲座、大型文艺活动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改善了村里的精神文化面貌。结合建立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近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4、信访工作成效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两委一向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东海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造成部分群众上访现象,村班子成员经过仔细排查核对,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解决各上访户的合理诉求,对不合理的重复上访状况进行劝导,信访工作成效显现。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村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用心帮忙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二、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方面,东海村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18400元。经过调查,全村共有耕地2830亩。除了部分农产品农户自产自销外,全村农业主要以种植丝瓜络及花木为主,丝瓜络有种植简单、种植周期短、资金回本快等优点,对农民收入有帮忙。但丝瓜络对环境有必须程度的破坏,造成河道污染,20xx年以来透过引导农户转种其它作物、补贴拆除丝瓜棚农户等方式拆除了部分污染严重的种植区域,调整农业产业格局。花木种植已经构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规模,经济效益较高。

第二产业方面,东海村以家庭工坊为主,主要生产饮水机、取暖器等小家电,20xx年全村工业总产值到达5亿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是东海村的主要经济增长方式。自经济危机以来,受到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冲击,订单减少,小作坊遭遇倒闭潮,透过企业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东海村的工业发展正在走出阵痛期。

从我村的整体经济收入和来源看,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单一,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工业产业发展缺乏方向性;村群众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发展不足,需要大力发展村群众经济。

三、我的几点看法

针对目前东海村的总体状况,我认为在以后一段时光从以下几方面去工作:

(一)充分发挥年轻干部作用,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经过20xx年换届工作,村两委补充了多名有干劲、活力足的年轻干部,构成了以老干部领导、年轻干部为主力的更加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干部队伍。我认为接下来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年轻干部的优势,让年轻干部逐渐挑大梁、做实事,使年轻干部成为东海村发展的主要动力,紧跟时代潮流,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

(二)定期集中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推荐和意见;定期集中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对本村建设发展的推荐,让广大群众用心参与本村的建设与发展。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本村建设发展的自觉性、用心性,切实转变广大群众原有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依托中心村优势,大力发展村群众经济。经济发展了,村里才能给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为老百姓带给更好的社会福利。东海村作为中心村,拥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大村群众资产开发力度,增加村群众收入,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透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我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状况,完成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的东海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东海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状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东海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东海村的干部群众一齐,掀开完美明天的新篇章。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村庄,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第一次机会是xx村两个委员会团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1.人口状况

xx村共有10个社区,642户,2517人。

2.工业地位

(1)种植:以大麦、小麦为主;

(2)养殖业:以牛羊为主;

(3)劳务行业:以建筑、交通、服务等行业为主,工作地点主要在金川、河西堡、;

(4)其他行业:有砖厂、砂厂、面粉厂。

3.社会状况

(1)基本社会条件:约80%的人口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2)村民收入状况:xx人均收入约5000元,其中70%为工作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

(3)党组织:下设一个党支部和六个党团。党员5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3人。

4.资源状态

(1)耕地资源

总耕地面积663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2.6亩。耕地质量更好。

(2)劳动力资源

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约有1800人。在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中,有10%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熟练劳动力约有200人。

二、xx村swot分析

在了解了xx村的基本情况后,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对这些基本条件的分析、系统化和逻辑化,将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一个系统的基础。

1.s(优势)

(1)交通便利。距离县城大概30分钟车程,每个社会都有乡村路。各小区村民住宅和耕地相对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土层深厚肥沃,耕地平坦,易于机械化。

(3)劳动力资源丰富。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约有1800人。在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中,有10%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熟练劳动力约有200人。

2.w(缺点)

(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约2.6亩。

(2)种植养殖品种单一,收益不高。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主要种植牛羊。平均一户去年种养收入不到5000元。

3.o(机会)

(1)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三农;它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是为西方三农;事业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机遇。前几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抓住这个机会对农村来说是一个彻底的飞跃。

4.t(威胁)

(1)逐渐脱离农业的劳动力增加了。在农业收入远低于工人收入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再愿意从事农业,这将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部分耕地的浪费。

(2)对农民工缺乏相应的保护。城市里有很多农民工。钓鱼没有固定收入的现象;还有就是拿不到工资的问题;吃住困难的问题;心理转型期的矛盾;找不到组织之类的问题。

(3)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很多留守老人都70多岁了,吃住都比较困难。他们不得不照顾孩子的生活,有些人甚至负责农场工作,如种地和放牧。

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合理解决,就有可能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如何保证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如何利用好xx村农业剩余劳动力?

(1)建立农民工服务组织,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就业信息及相关保障服务;

(2)以农民工为产业发展,尝试建立劳动经济发展中心;

(3)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回村创业,促进xx村发展。

2.如何利用好xx村的耕地?

(1)发展经济作物,与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合作;

(2)集约经营耕地,形成一定的农业规模经济;

(3)鼓励和支持耕地租赁,为耕地规模化经营铺平道路。

3.xx村如何发展新产业?

(1)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2)发展农业服务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资公司等;

(3)发展其他产业。

4.如何构建和谐的xx村文化?

(1)对于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集中管理,建议在村内设立留守老人和儿童福利中心,采取设立留守老人和儿童基金的方式,争取上级政府一定成本的支持,或者承包给民营的村福利中心;

(2)建立城市农民工党组织和群体,建议建立以农民工为单位的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管理渠道,应建立以手机通讯为主的系统化管理网络。

四、其他一些想法

1.农村工作复杂,已逐步与城市工作相结合。在农村转型的这个关键时刻,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和困难,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

2.必须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企业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

3.农村党组织的工作应该在城市进行,因为我们的党组织成员已经在城市了,我们的战斗堡垒也应该转移到城市,才能真正发挥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三农;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5.更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核心骨干农民应该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可以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二是能很好地协调干群关系;三真的可以培养干部成长。

6.在机会均等,政策扶持不变的情况下,谁有强大的团队,思路清晰,谁就能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我相信xx村受到村里各级领导的关注两个委员会在团队的带领下,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第一次机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4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完善,有的是因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差,还有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继续快速发展,究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以家乡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现在家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一、多样化发展。

记得小时候眼里的种地就是种小麦和大豆,每家每户都只种这两样作物,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也单调的很。那时候农民们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突破,沿着老一代的耕种模式一步一步往下走。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收入仅仅聊补支出。而现在,年青一代加入农民行业,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敢闯敢拼的干劲。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政府有意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使得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小麦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大多数人都转而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且在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新品种,改良新技术。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选择直接放弃种田,做起了养殖业,效益颇丰。

二、特色项目重点发展。

家乡的人参与木耳产业乃是一大特色,但之前由于技术与销售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身到这个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从而导致其发展严重受阻,仅有几个散户小本经营维持生计。这几年,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发展,不仅时常请来专家为种植的农户讲解技术,还积极联络买家,解决销售方面问题。有了政府的大力帮助,不少农户相继加入该行业之中,使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农户靠种参、种植黑木耳不仅脱贫,还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三、科技渗透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使得农民对知识更加渴望,索求也更加方便。再加上当地政府经常会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农民可以较为容易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原先看似只会靠天吃饭的农民也知道拿起科学武器进行“维权”,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发展中的弊端不可避免。现就我自己的看法,提几点意见:

一,应向规模化发展。

农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种植项目不集中就是其中一个。就如我们村子,有养牛的,有种参的,有种木耳的,当然还有种地的。而种地的之中,又有种粮油的,如玉米、大豆;种经济作物的,如角瓜、水飞蓟等。这样不仅不易于管理,还使销售成了每年秋收后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种植该作物的人少,相关信息就少,更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收获量少,买家就不太注意,不愿去当地收购,或故意压低收购价,使农民卖粮时十分被动。如果形成了规模,不仅耕种收获时方便快捷,还可以利用规模效用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一点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二、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与销售信息。

脚下踩着的黑土地是一块丰富的宝藏,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养育出许多高效益的作物。但农民之所以不去选择种植,一是因为没技术,不会管理;二是因为害怕销售不出去。现在虽然不时会有专家来给农民讲解种植技术,但相对于农民知识的缺乏明显还是不够。农民往往会因为技术不过关而蒙受巨大损失,从而丧失积极性。所以应该加大知识技术的普及力度,除了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广发相关书籍,甚至是办培训

班都是可行的。至于销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厂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及售价。这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就可以全心且放心的经营自己的产业,效益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三、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如前文所说,农民因为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显得畏首畏尾。很多人不敢做这个,又不敢碰那个,就知道按部就班的种地卖粮,这样很难走上致富之路。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工作。只有积极性有了,做事才能有干劲,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应该依靠宣传和相关书籍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多介绍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比多给农民发几百块钱的补助款要有用的多。同时,借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也可以先重点建设某些农户的产业,让他们做大做强。其他农户见到做这行有甜头,也一定会积极参加进来。到时可以让有经验的几户再与后加入的分享经验,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样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状况。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对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极大地契机。当地政府以及广大农民都应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当然改革就需要不断地探索,而探索就免不了会出现弊端与错误,这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补救,尽量做到是损失最小化,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有用的建议,做出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及所有的农村都可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农民都可以尽早过上好的生活。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5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平方米,改造旧房3.2万平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平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该镇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

××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政府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超前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始终着眼发展,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又不改变规划或降低标准。为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镇党委、政府还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到重庆、泸州、宜宾等地参观学习,为场镇规划布局提供超前的思维构想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是高水平设计。先后邀请××市建筑学院、××市设计室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设计,在立意上突出新、特、美、实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样后再付诸实施。今年新建、改建竣工的8幢楼房,都注重了立面造型新颖美观、滤布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改变了以往规划设计中“一般化、一溜齐、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高投入建设。仅今年1-11月,全镇共投入146万元资金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做文章。硬化场镇道路4200平方米,修下水道1120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花坛81个,新增绿化带1440平方米,全面改造了水电、通讯、电视及排污系统;大力加快“四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总投资55.7万元修建的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个垃圾处理场,预计明年初可以全部竣工。四是高标准把关。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工程,均发包给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镇党委、政府组织国土、建设等有关单位现场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二、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平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城镇建设,压滤机滤布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起“抓场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场镇建设和发展工业、农业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设、工商等乡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又将各项工程和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位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逗硬奖惩。

二是宣传到位。镇党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镇是我家,文明城镇靠大家”,“创建文明场镇就是抓经济发展”等口号,号召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创造优美的场镇环境;组织居民学习《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文明常识,加强“三德”和“三个主义”教育,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勤奋创业、爱镇爱家,有利于加快场镇建设的思想舆论氛围,加深了人们对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6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x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新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新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新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新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新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新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x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新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新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

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市上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蓝田县西安旺源养殖厂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了“畜—沼—农”循环发展,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桥区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了三绿生态养殖厂畜禽粪便无寄存化处理试点工作。户县惠丰有机肥厂收集苍游乡各村散养户鸡粪、采取烘干技术生产有机肥,西安天源绿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蚯蚓分解牛粪消除污染项目,实现了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新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陵县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气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粪便对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新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

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新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新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办法》,并积极组织落实。阎良区7个街镇的29个村(234个组)共聘请保洁员275人,形成了“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灞桥区在13个重点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备垃圾密封清运车14辆,收集车9辆,为垃圾规范化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潼区代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周至县为20个生态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户县积极开展村组垃圾处理示范活动。长安区上王村每天下午专门将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运送到区上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建有村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阎良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经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化处理快速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

(五)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针对我市新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市除城六区外的其他区县全部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百镇”建设,在蓝田、周至等区县同步规划建设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阎良区污水处理厂将周边新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处理,正在建设关山镇、武屯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启动了武屯镇全市首个污水生物处理项目的建设,新农村的乳品行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蓝田县动工建设汤峪镇、葛牌镇污水处理厂,玉山镇污水处理厂正做前期论证,汤峪湖森林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树木浇灌,实现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我市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ü际酢⒐こ痰榷嘀质侄危乐瓮寥牢廴尽X年,灞桥区就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周至县以科学施肥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目前已完成61万亩测土配方工作,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保证。高陵县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的检查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

(七)新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我市加大了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一些碎石和大加工企业,捣毁了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未出现一起着火点的可喜成绩,秋季秸秆焚烧工作也取得好成绩,10月份良好空气质量比去年多2天。涉农区县积极推广玉米硬茬播种、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禁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田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草编等综合利用措施。阎良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武屯镇三合村、红丰村秸秆青贮率达到90%,完成秸秆气化技术近XX户。同时,加大了新农村工业企业和造纸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新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7

发展农村客运是在农村公路大发展的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推进路运一体化进程,促进路运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有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我区农村客运;进入90年代,随着我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一些大蓬车开始调转“车头向下”,以从事连乡通村客运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车依然在从事通乡客运;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期间,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蓬车等农用车载客也呈渐退之势。

目前,我区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1564辆,其中:

客运班车298辆,经营线路25条,乡镇通车率达96%(向阳、双溪、孙埠未通直达班车)。

大蓬车等农用运输车辆1266辆,其中连乡通村车辆372辆。

从总体来看,以班车客运为主,以农用车载客为辅,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农用车辆多,客运班车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农用车载客将被严禁,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是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

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__大、__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确保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近期目标:

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

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场有形化。

1、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3、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

4、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四、主要措施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等形式,保证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

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宣州———向阳、孙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10—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

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6、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由车辆残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残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

7、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公用型站场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一)、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

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在试点过程中,有的地方整合运力资源,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地方积极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鼓励企业兼并收购,组建区域性或线路股份公司,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

理论上可行、趋势上必行、操作上难行。

统一站点、统一排班、

公司化管理的三种模式:

1、依托公司。汽运公司。(紧密型)

2、组建公司。交服公司。(紧密型)

3、车主自治。一线一司,车主自治。(松散型)

(二)、优化运力结构,

运力置换

农村客运运力适应客源集散需求,客运运力均为适合当地道路和地理条件的、列入国家客车生产名录的客运车辆;

原则:统一指导车型、调控置换比例、确保人畅其流。

1、以市区为起讫点的。

2、连接乡镇村的。

(三)、线路布局

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在运力布局上,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避免弃冷线、争热线和挤干线的做法;

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圩线、鼓励通村线。

通过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宣州———向阳、孙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四)、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

客运站场是“路网的接口、市场的门口、形象的窗口。”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应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形成以站带市、以市养站、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地要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通过试点,研究探索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站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统一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

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场站点。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1、农村站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2、市区站场

发展农村地区道路客运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进退有序、

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

以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客运为中心,按照进退有序、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的方法,因此,发展农村客运事关农民出行需要、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树立“公路建设是基储发展运输是目的”的思想,统筹发展农村公路与农村道路运输。对具有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具备通车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投放运力,保证只要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就能通到家门口,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出家门口。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9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补足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短腿”中的“短腿”,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其中电大1所、中职学校2所、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85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教育学校(园)18所;有在校学生106854人,其中公办教育104515人、民办教育2339人;有正式在编教职工5033名。

全区有区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158个、卫生点17个;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350人,其中乡镇卫生人员561人;另聘有乡村医生364人。

全区各街道、镇、乡都设有文化卫生服务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共有125人,其中文化专干60人。

(二)主要成绩

新区建立以来,全区教育系统着力完成了四大历史性任务:基本偿清核定的“普九”欠债,消除了16956平方米d级危房,完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85.17%。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高考各项指标连续七年位居渝东南榜首,其中高考上线率达85%,比重庆市平均上线率高27.1个百分点,录取率达78.5%,比重庆市平均录取率高9个百分点。探索形成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机三用”模式成为全国先进。

农村卫生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加强,农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得到了较好体现。与比较,全区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职工工资分别增长33.98%、303.8%、214.5%和228.94%,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例从76.22%下降到了58%。与比较,参合农民人均年门诊次数从0.83次上升到2.98次,生病住院率从2.1%上升到了6.7%,医疗服务需求大大提高。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使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减轻,与比较,我区乡镇卫生院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从21.30元降到了17.45元,次均住院费用从518元降到了481.44元;村卫生室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为11.35元。与比较,免疫规划接种率从85%上升到96.33%、住院分娩率从49%上升到86.17%、孕产妇死亡率从132/10万降至49.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5‰降至9.93‰。经过7年的努力,我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全市推广,新农合工作被国家卫生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表彰为全国新农合先进区县。

文化设施建设有所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宫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濯水等18个镇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了城区支中心和两河等5个镇乡基层服务网点建设。打造了乡村文化节和武陵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品牌。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成功申报《南溪号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同时,《中塘向氏武术》、《后坝山歌》入选市级保护项目。组织编写了《南溪号子》民歌集等地方文化教材。全区民族文化建设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市级奖项40多项,一批文艺新作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级刊物播出、发表。精心组织实施了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学校、工地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育、卫生、文化发展上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期间,全区教育预计总共需投入建设资金44500万元,其中新一轮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13800万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8500万元、职业教育基地建设16000万元、教育信息化工程3700万元、农村教师安居工程1500万元、其他建设项目1000万元。区本级财政将安排2亿元,区教委争资1.5亿元,尚有1亿元资金缺口。据统计,,我区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27.58元,处全市中下水平,与先进区县差距更大。

农村卫生补助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长期以来只能靠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是药品收入)生存,乡镇卫生院控制服务成本与支出增长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医务人员收入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工改”后医务人员增资部分未落实,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果难以巩固;政府对村卫生室的投入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村卫生室建设长期没有专项经费,对乡村医生的经费补助与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极不适应。全区 力争在明年内完成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但现有资金(每乡镇20万元)只能解决文化站办公、活动用房及配备部分设备设施,如何保障后续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文化站功能作用,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还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设备差。我区现有学生10.7万人,而学校占地总面积仅为147.9万平方米,生均占地与国家标准相差较大,学校教学用房极度紧张,形成了大量的“大班额”,小学约占34%,初中约占56%。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常规电教、实验教学、图书、音体美卫劳科技等仪器设备配置较差,村小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村居民就医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区农村卫生基础仍然薄弱,主要表现为偏远、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较差,可及性较弱,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住户到达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的仅占28.67%,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5公里及以上的比例达15.17%,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的比例高达52.17%。

三是农村教师、卫生人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是现有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区35周岁以下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46.81%,大多数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师,很多教师都是参加工作后再修完第二、第三学历,教师中中文、政史等专业过剩,数学、英语、物理等专业紧缺,教学中存在跨专业教学的现象。其次是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城区聚集了60%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仅服务20%左右的人口,乡镇只有40%的卫生技术人员,却服务80%的人口,同时乡镇卫生人员学历普遍较低,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但又占着编制,新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不来。村医素质更低,部分行政村因找不到合格的村医而无法设置村卫生室。再次是文化站工作人员严重错位,街道镇乡所设的文化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从事多种工作的机构,造成了对文化工作的削弱,文化专干不专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近几年机构改革中人员变化大,在现有的60名文化专干中,仅有8人受过1次以上的专业培训,绝大多数人员从事文化工作时间较短,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2.在农村教育运行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建区以来,我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将原来的31所初级中学调整为19所,50所镇、乡中心校调整为34所,274所村、完小调整为157所,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但是,随着学龄人口不断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举家外迁的农村人口逐年递增,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个别村小一个班2—3年仅招几名学生,教学成本太高,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极不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起点低。由于我区系以前“普九”的.区,“十五”期间国家二期“义教”工程没有给我区安排专项资金,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多数寄宿制学校都是把学校功能用房改作学生宿舍、食堂,其生均面积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现有学生生活服务用房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生活需求,严重制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三是留守儿童管理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留守儿童1万余名,其中双亲长年外出的4000余名,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只负责对学生上学期间的管理,而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就无人管理和照顾,加之校园外部环境复杂,部分学生出现了“5+2=0”现象。

3.在文化站管理上体制不顺,缺乏活力。

现行的管理模式中,人、财、物、事都由乡镇直接管理,文广局虽然对文化站具有业务指导职能,但力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统筹调配人员,不能形成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没有生机和活力。

二、建议意见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结构性浪费,提高规模办学水平,对农村中小学布局应适度调整,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对初中学生年招生规模不足1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取消其初中部,将其初中学生及教师一同并入就近中学;对学生总规模在500人以下的初级中学,从今年秋季开始停止招生,将其招生范围划归相应中学,有效整合初中教育资源;对部分生源较差的村小予以撤销。同时加大对中心校、完小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小学生住读和留守儿童托管。

(二)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均衡发展

我们要吸取以往的教训。现在出现的“大班额”、昂贵的择校费等问题,都是我们办的那些重点中小学所造成,教学资源都向这些重点中小学倾斜,不讲究合理布局,各学校平衡发展,导致生源都拥入重点中小学,跨地区读重点中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吸取这个教训,今后一定要尽可能地合理布局学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促进各学校的平衡发展。

(三)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并用好这些投入

教育上1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加大投入。财政要对农村卫生组织形成补偿机制,由政府承担农村卫生组织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人力成本和物耗成本。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经费,应该由区财政全额预算解决。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原则上也应以财政投入为主。乡村医生的劳务经费和社会保险经费,建议由区财政按不低于村“三职”干部的标准给予补助。

在完善农村卫生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让农村卫生组织在公益性、福利性主导下健康发展,既要坚决纠正农村卫生组织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也要着力提高经济收益。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用好这些投入。要引入民营机制发展我区社会事业,鼓励民营参与,我区民营医院没有国家大规模投入,却不断发展壮大,其运作机制和体制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

要推进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责任。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责,把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功能在村级的延伸,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医生工资制、养老保险制以及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统一核算,理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关系。明确村卫生室产权由乡镇卫生院所有,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但不占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加大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现有卫生人员素质。畅通医疗卫生单位的进人渠道,突破现行人事政策,允许医疗卫生人员在卫生系统内部合理、有序流动。引进民营医院的用人机制,对紧缺人才和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要制定确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引得进”和“留得住”。

(五)改革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加快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

实行“条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将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归口区文广新局主管,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协管,以确保文化干部专职专责。制定长期规划,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文化专干进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确保文化事业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保证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支持乡镇文化站发展的契机,采取新建、购买、置换等多种方式力争在明年内完成全区所有街道、镇、乡的文化站建设。

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继续发展特色文化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努力搞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鼓励发展庭院文化。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农民贫困产生的原因,我们对XX镇辖区20户贫困农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贫困原因分析

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贫困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整体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贫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20户贫困户中有5户是因缺文化致贫。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小部分农民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打工谋生;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劳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愿接受新的技术,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甘愿受穷。

2、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有4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不断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覆盖到,而且由农民自身承担的部分,对贫困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3、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有2户。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贫困农民收入来源基本来自农业种植,碰上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影响到整年的农业收成,导致整年来的心血白费。

4、缺耕地致贫。

因缺耕地致贫的有2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因项目建设的需要涉及到征用农村土地,部分村民没有了耕地或耕地减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靠着优厚的征地补偿款,可是却没有另外的谋生手段,此消彼涨的情况下,农民再次走向贫困是必然结果。

5、缺劳动力致贫

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3户。3户贫困农民家庭中缺少青壮年劳动力,造成家中没人种田,收入来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救济。

6、其他方面致贫。

因其他方面致贫的原因,共有4户。如因发放征地补偿款后,农民无事可做,对未来没有规划,只会吃喝玩乐,参与赌博;失依孤寡老人等。

二、调查结论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耕地、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缺耕地致贫是新时期下出现的两种原因。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更加突出。

三、促进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儿童的上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子女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3、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失地农户快速增加收入来源的首要措施。失地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的个人素质能力等满足不了社会的生产需求,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

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1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

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

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三、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成败事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么如何实现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

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二是政府出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2、创新担保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创业难,难点更在融资。农村青年创业者由于缺少财富积累,初期阶段大多缺少资金,又无有效抵押物,借贷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是基地创建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解决:

(1)设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基金资金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财政拨款、企业或成功人士出资冠名赞助、县农业担保中心划出专项资金、农村创业青年共同筹集。担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由县农业担保中心负责具体事项运作,但考虑农村青年经济承受能力,建议担保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担保。

(2)建立农村青年创业联保贷款。青年创业联保贷款可由5名以内员工组成,采用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原则,由乡镇团组织根据基地青年资信等级情况推荐,并完成初评估。由于创业项目在基地内实行集中管理,辖内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强了风险可控性。同时,不同行业联合重组,允许种植户、贩销户和养殖户相互担保,也降低了因季节性因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3)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业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社必须创新流程、简化手续,特别是对10万元以下的支农项目,可以通过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等形式,实行额度一次核定,担保、抵押一次落实,贷款分次发放使用,真正做到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

3、实现支农倾斜,支持基地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事关农民增收、农村长效发展,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农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关于基地青年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通过上述基金或联保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客户经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视同抵押贷款,促使客户经理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不应过份强调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哺农村发展,主动下调基地创业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入驻创业。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典型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将金融保障和多方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应当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农口等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基地引进专家、学者做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人行、信用社应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基地全程了解农村青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资信评估数据建立对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5、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各级团组织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基地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带动青年创业致富。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2

为真正了解掌握xx市农村妇女创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开展妇女创业工作,近期,市妇联就“xx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现状”课题展开了一周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我们走访了97位农村创业女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100%。据统计,97位创业女性初创业时平均年龄33岁,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51人占52.6%,高中23人占23.7%。,大专21人占21.6%,大学2人占2%。其中从事加工业34人占35.3%,农产品营销23人、种养殖23人、各占23.5%,服务业15人占15.5%,现代工业制造业2人占2.1%。97位创业女性辐射带动近4万名妇女就业,人均带动就业在400人以上。

通过对此次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将从现状、成效、问题、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市农村妇女创业总体状况作一分析。

一、当前我市农村妇女创业存在着四多四少和两个正比现象

一是在企业类型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女性创业大多采用粗放型、传统型的生产方式,依靠科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不多,科技含量的偏低,导致了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能力的降低。从事加工业的34人中有6人从事电子产品加工行业,其中仅有2家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研发能力,其余均为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型企业和传统服务业。

二是在创业领域上:资源依赖型企业多、现代工业服务业少。女性选择资源型创业比较突出。97位女性中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等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占到82.4%。服务业和现代工业制造业仅占17.6%。

三是在资金来源上:自筹资金比例多、银行信贷比例少。97人中仅有17人在初创业时得到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且都是在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并出面协调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即使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如果在社会上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想得到贷款也不容易。

四是在运作方式上:单枪匹马多、合作经营少。xx市xx镇xx村妇代会主任说:“女人也要有野心,野心是金”。但在实际上,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决定了女性创业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更谈不上合作。根深蒂固的女主内、男主外的思想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农村家庭中“当家作主”的男性头脑中还是普遍存在,女性创业的外部压力和阻碍仍不容忽视。在调研中,有3位创业女性谈到创业贷款时,颇有感触地说,贷款时找女人担保很难办成,同样的事换成找男人作担保就有可能成功。

五是创业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科技含量成正比。在被调查的97人中,选择在印刷、建材、纺织、玻璃纤维、机械等现代工业制造业、电器电子行业创业的女性86%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而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和资源加工、营销、传统服务业的`女性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0%多。

六是夫妻携手创业时间的长短与企业发展速度规模成正比。创业得到丈夫理解和支持,夫妻携手并肩共同奋斗,不仅在精神上激发了创业女性,而且夫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有利于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97名女性中在初创业时就得到丈夫理解,夫妻共同创业的,其现有企业规模均在100人以上,年纯收入均在3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万元,在企业规模和效益上相对来说较大。而承受着各方面的阻力,仅靠个人打拼的女性创业,不仅要自己一人承担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且还要背负应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这无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

二、我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的成效显著

一是女性创业意识增强。 经过几年强势的创业宣传,广大农村妇女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走访调查的97名创业女性普遍认为,她们选择自主创业大多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不甘于现状,渴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捷足先登的创业意识,她们均赞同“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改变生活状况的一条途径。

二是女性创业意志坚定。女性一旦下定决心,选择创业这条路,往往表现出超常的毅力和非凡的魄力,即使遇到阻力也不放弃,面对困难也不回头。被调查的97位女性创业时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到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理解和周围人的议论,但都坚持了下来,从不轻言放弃。坝头村,经过10年摸索,拥有了占地10余亩的种鸡养殖场。为节约成本,她想自己再建一个苗鸡繁育基地。她的这一想法,不但乡邻们不信,还说“炕孵不是女人做的事”,而且连曾经搞过炕孵的公公也给泼冷水。但敢闯敢试,只身到盐城学习炕孵技术后,20xx年投资10多万元建起占地12亩的种鸡养殖场,从南京引进8000只良种鸡,建成育种—产蛋—炕孵一条龙生产线,新建鸡舍60余间,使孵化、育雏和种鸡饲养三级分离,实行生态养殖。20xx年饲养种鸡2万多套,孵化销售苗鸡150多万羽,不但在本地畅销,沐阳、宿迁和鲁南等地养鸡户也纷纷上门订购,苗鸡供不应求。

三是女性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97位创业女性辐射带动近4万名妇女就业,人均带动就业在400人以上。现任沛县华豪玻璃纤维厂总经理王素英,47岁时开始涉足玻璃纤维生产,先后建成华英和华豪两个玻璃纤维厂,拥有资产上千万元,共安排女工450多人,月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

四是基层妇女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xx县仅村级妇代会主任创办的企业就有50多个。xx镇xx村妇代会主任充分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带动全村180户妇女编扎苕帚、养兔、贴画等,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同时她还与人共同投资兴建了纺织厂,年利税100多万元,吸纳本地劳动力76人。xx市xx镇由村妇代会主任牵头创办的妇女创业示范基地有4个,带动发展有机蔬菜、水产养殖、珍禽饲养、柳编、刺绣地毯等六大特色产业,涌现出像、等一大批创业致富能手。由xx村妇代会主任带头创办的巾帼蔬菜营销合作社,主动与市xx公司联合,发展3000亩有机农场,以农场为示范基地向广大妇女传授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妇女种植有机蔬菜,目前,已带动全镇发展有机蔬菜10000多亩,亩均1000多元。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800多人,兴办了再生塑料厂、蚕茧收购站等实体,年收入200多万元。

五是返乡女性自主创业方兴未艾。97名创业女性中有21人有打工经历,属于返乡创业。邳州市碾庄镇刘庄村女青年王艳,打工有了一定积蓄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舒尔美”服装技校,开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跟踪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几年来,学校培训农村女青年3000多人,其中2800多人被送到浙江、上海、深圳、无锡、常熟等地打工,60多人跨出国门,前往美国、日本、阿联酋、毛里求斯务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总收入达到2250万元,2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目前,xx市xx镇坝头、房场、堰头等村,由回乡务工妇女兴办的服装制鞋、制梳、地毯、电子、串珠等项目13个。

三、创业女性进一步发展壮大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难”

一是招工难。我市女性创业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和管理经营机制。由于一些企业的“先天缺陷”,当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时就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愿意进厂打工,xx市陈圩村柳编厂长年从事柳编的人员大多是60岁左右的老人,柳编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但加工人员已成严重不足状态,甚至处于人员萎缩状态。

二是贷款难。女性创业缺乏有效的启动资金来源和措施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女性在创业初期, 申请创业贷款很难实现,大多都是依靠亲戚、朋友的借款来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女性企业多为资金积累较慢的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即使在创业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也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撑。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也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如xx县、沛县等,老百姓手里比较富裕,能够借到资金,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如、等,有的女性很难借到创办企业所需的启动资金,有的不得不借非正规渠道的农村的“高利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创业女性普遍认为企业经营中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缺乏”和缺乏良好的银行贷款保障机制。

三是用地难。我市女性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些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手工作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苦于无场地,由于国家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土地紧张,企业发展面临用地困难,土地问题难以落实。

四、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的建议: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为女性创业营造氛围。由于女性创业难度更大、遭遇的矛盾更多,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上、工作上、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引导。建议将xx市妇女发展规划中女性创业的各项目标列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解为各相关部门工作指标,明确措施,逐年推进。针对女性创办企业普遍碰到的困难,由政府推进建立妇女创业基金,为女性创业人员提供降息、贴息、无息创业贷款;为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女个体私营业主、女企业家发展经营生产规模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困难。新闻媒体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非公经济领域中的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为艰苦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强化能力培训,为女性创业增强本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女性很想创业,但缺乏相关知识技能,盲目投资难免遭遇失败。建议由劳动部门牵头,联合妇联和工商、财税等部门,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创造新岗位、创造新生活、创造新业绩;提高女性的创业技能,面向市场找准投资方向,发挥一技之长,力求成功业绩。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与培训项目相配套的小额贷款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三是强化典型宣传,为女性创业搭建平台。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创业精神,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激励妇女自主创业、勇创大业。要发挥现有创业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结对创业,带动更多的妇女自主创业。要采取多种措施,扶持现有的女企业家做大做强。要通过对创业典型的强力宣传,给创业女性造势,为成功女性喝彩,为女性创业推波助澜,真正做到让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为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四是强化协调服务,为女性创业创造条件。建议有关部门为女性创业提供全方位的贷款、信息服务和创业指导,使女性能理智选择创业项目,提高成功概率。妇联组织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部门,将发挥联系妇女群众的天然优势,大张旗鼓地树立、培养、宣传、表彰创业女性,引领更多的女性走创业之路;从生活和事业上关心创业女性,组织专家学者为她们提供学习帮助,信息指导,通过牵线搭桥促进女个体私营业主、女企业家成立协会组织,为创业女性扩大联谊、互通信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搭建平台。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3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4

总结过去,比较现在,基层妇联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存在着社会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也对于基层妇联工作一贯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和任务下,依据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寻求一种与现代妇女需求相适应,与妇女发展相贴近的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更好的为妇女儿童服务。

一、新形势下我镇妇联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体来说,由于各村妇女干部队伍的积极工作,在妇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较好的组织开展妇联活动,得到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各村妇女主任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依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各村妇联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各村妇联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各村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经济基础好,村委较重视,村妇女干部队伍的人员配置、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情况都落实得较好,妇联工作较有成效。反之,妇联工作就不能开展,甚至没有开展。

(二)是妇女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各村妇女干部队伍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镇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源泉,其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切身利益。虽然近几年,妇女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年龄结构也逐步年轻化,但是思想观念仍然落后,工作的创新意识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各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其上升空间有限,直接影响了妇联干部的活力。

(四)是妇联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工作经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村妇联要在提高妇女儿童维权、开展活动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目前,经费不足、没有奖励奖金机制是导致各村妇联无法顺利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信访维权、培训指导等活动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不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各村妇女干部工作职能有待改变。从整体上看,我镇的妇女干部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村妇代会主任工作成为“副业”,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导致了妇联工作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思路探索

在市妇联的帮助与指导下,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一辈妇联主席的启发下,既要继承妇联工作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实际,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的工作经验,有新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贴近妇女,选准定位。基层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纷繁复杂,在面对各色妇女,碰到各种状况时,我们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妇女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开展工作要顺应形势,明确方向。这个形势和方向就是时代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妇女群众的切实需求。如果定位不准,脱离妇女的实际需求,我们的工作再有创意,也会失去意义。

(二)、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切入点。面对千头万绪的妇联工作,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主要问题,选准突破口,确定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最主要和最重点的问题上,即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研究和分析问题,为积累经验做好工作打下基础。

(三)、坚持基本原则,选准创新思路。虽然我们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缺少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尚且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基本经验,寻找突破性进展,客观的做出科学决策。

(四)、做好战略部署,选准工作方法。妇联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我们做好战略部署,做好严谨的策划方案,选准工作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计划、方案至关重要,能够很好的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在战略部署中,要注意抓住三个环节:1、要认真的按计划落实,做到有条不紊;2、要积极实践,使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3、要及时总结经验,使新的工作不断完善。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5

日前,农办就农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组织人员到××乡镇进行调研,就加快发展××县“一村一品”作了些探索与思考。

一、现状

××县“一村一品”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了洪湖(刘垦)、中童生猪,马荃山地土鸡,刘垦花生,锦江灌田杨梅,洪湖苗木花卉,杨溪大塘葡萄等一批专业乡(镇)和特色村,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县洪湖路底姜家村、锦江灌田村、马荃金庄村等12个村被列为省“一村一品”示范点;灌田杨梅基地、倪夏甘蔗基地、金庄山地土鸡基地被确定为鹰潭市十大“一村一品”重点示范基地。

二、启示

近年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五化”要求,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挖掘本地传统优势农产品潜力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基础。几年来,××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传统特色产品,涌现出洪湖(刘垦)花生基地1.2万亩,潢溪倪夏、金墩等村700余户种植甘蔗面积1500余亩,锦主等村商品蔬菜种植面积7000余亩,洪湖、杨溪的西瓜种植等专业村组。

2.实施农业招商引资是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途径。20xx年××县引进杭州蓝天园林公司在洪湖开发万亩苗木花卉基地核心区。几年来,在其示范带动下,洪湖周边地区先后涌现出新湖苗木花卉等专业村,基地总面积达8000余亩。去冬今春,引进浙江永康客商在杨溪乡大塘村开发优质葡萄基地400亩,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葡萄种植的积极性,预计明年基地面积可达1000余亩,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可望在三年内发展到万亩以上规模。

3.积极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有效方法。20xx年12月,在徐等福等38家生猪养殖大户的推动下,成立了××县生猪产业合作社这一全省首家生猪养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带动下,××县生猪养殖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合作社有社员,年出栏生猪40余万头,带动周边规模养殖农户1600余户,形成了中童十都村,洪湖路底姜家、汪家等一批生猪养殖专业村。

4.注重科技兴农,搞好示范带动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发展“一村一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锦江灌田杨梅基地就是在致富能手洪克海示范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万亩苗木花卉产业的开发成功,得益于杭州蓝天园林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支撑。杨溪乡葡萄基地的迅猛发展势头,源于浙江永康葡萄协会多年种植葡萄成功经验的技术铺垫。

5.领导重视,强化服务,是发展“一村一品”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重视,决心大,服务到位,哪里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的成效就会愈明显。××县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和杨溪葡萄基地的创办,都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与涉及的洪湖、杨溪等乡镇在征租土地等方面服务到位所取得的成效。锦江镇为把灌田杨梅基地做大做强,20xx年出台扶助政策,镇政府为新增杨梅果园的农户提供贷款贴息,3年来共帮助支付贷款贴息20余万元,带动全村杨梅产业的.发展。目前,该村有100多家农户参与杨梅种植业,连片杨梅基地面积发展到3000余亩。

××县的 “一村一品”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发展氛围不浓,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三、建议

针对××县“一村一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县乡都要成立“一村一品”发展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县、乡财政要挤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县、乡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扶助启动资金。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突出农业招商,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增强“一村一品”活力。千方百计引进与本地主导产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并且把引智、引资与引企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主导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着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为“一村一品”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鼓励多主体创办,引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面广、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参与“一村一品”农户的利益最大化,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4.强化科技推广,树立品牌意识。一是引进优良品种,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二是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挖掘培育特色产品,开发出新农产品,突出“一村一品”的特色;三是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一批叫得响、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开拓市场,促进产业提升,帮助农民增收。

5.努力抓好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首先抓好省、市已列上号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重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其次实施好本县的“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即选择十个发展“一村一品”基础较好的自然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示范;“百村推进”的任务就是选择100个自然村来推广“十村示范”的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6.加大扶持力度,用足用活支农政策。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农支出结构,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的发展。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6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X县XX镇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一村一品”、“百千亿”等产业规划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建立,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统筹部署,对镇域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为X县的北大门,是县城所在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xx7.6公里,辖26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农业社186个,总农户14679户,农业人口47748人,耕地11167亩,林地万亩,是川南最大的建制镇。

截止20xx年底,全镇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2,种植粮食主要以玉米、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薯类、瓜果、豆类、茶叶等,养殖业以猪、牛、鸡、兔、鱼等为主。据镇政府提供的统计报表反映,20xx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9.8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558万元,完成粮食总产量xx116吨、蔬菜总产量31421吨、肉类总产量59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038元。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9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生活条件差。多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以几近成倍的速度增长,但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臵的限制,加之镇村财力紧张、前期成本过高,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尽管实施了山区微水治旱、人畜饮水工程,广修水利,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二是道路交通困难。自实施“交通大会战”、“公路村村通”以来,农村交通得到较大改善,但道路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副产品对外销售。三是住房条件差。虽然大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山、深山区农户,因经济困难,至今还居住在破败的土墙房里,居住条件较为恶劣,甚至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就医条件差。随着镇卫生院的改造升级及村级卫生站的成立,一般的感冒等小微病症可就近医疗外,但稍有些难度的病症还得到县级医院就医。

(二)农民创收增收机制缺乏。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及不懈地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镇域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主要原因有:一是增收方式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三是农技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上级相关部门也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技赶场、结带帮扶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缺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尤其是山区农业,更加需要加强示范带动。四是农副产品市场商品性差。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五是农业资金贫乏。在镇村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的群众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也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先机。

(三)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镇域内煤矿山资源的大量开发、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城镇综合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自然条件等原因,固体垃圾、气体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水质、空气污染使得农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不但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给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因垃圾污染造成农业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山区水源匮乏、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种植业产量存在下降的隐患,家禽和牲畜死亡率明显增高,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低劣,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基层组织凝聚力受到严峻考验。部分村社因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村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信誉降低,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对策措施

农民创收增收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必须将其臵于整个国民经济中,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考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关键是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制度性障碍。XX镇结合实际,提出“123456”战略(即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健全三项服务体系、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推动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后劲问题,力促农民创收增收保持稳定、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个旅游品牌。

即打造“龙茶花海”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立足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秀丽的茶花风光与古朴的僰乡文化资源优势,以“花海”旅游品牌及一年一度的“X

花节”为契机和重要载体,打响“休闲”、“养生”、“神韵”等休闲观光产品,凝聚更多的人气和商气,做大做强“龙茶花海”旅游品牌,打造全市首个花卉苗木亿元产值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据统计,X县花卉园艺公司聘请当地农民做工,每年可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近200人,公司规划在未来2—3年内规模再增长一倍,即时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20__多户致富。20__年3月,“花海”旅游品牌推介会的成功召开,共接待游客1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招商引资突破1亿元,推动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的现代服务业新突破,为XX镇乃至X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

一是实施部分农民搬迁转移工程。对居住在高(深)山区、交通条件不便、生活用水困难的农户,按照“政府主导、和谐搬迁、统规自建”的原则,实施“山上向山下转移”战略,切实做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和村组农户集聚区的水、电、气和道路、电视、有线电话等基础配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这不仅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以、两个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引导农民转变“固守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想,做好用工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建立和

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充分就业。同时,要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三项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调整充实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在镇村两级建立一个覆盖全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对农业生产进行适时的技术指导,而非等农民上门来问。广播站要开辟农业服务专题节目,及时向农户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方法,报到天气预报和防虫防灾、防病防疫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技术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是健全农业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种。成立农副产品营销服务机构,积极与营销大户联系落实订单,努力组织好本地产品的对外营销工作。

三是完善农村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改造升级,健全农村技术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种养殖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水平。探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依托城镇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四)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引进优质高效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的品种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经济运行速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如田坝村的反季节葵瓜,一年出2—3季产品,提高土地产出总量;引进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等优良品种,缩短成栏周期;发展土鸡、野兔等家禽养殖业,力争一年出三栏,提高出栏效率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优质时鲜蔬菜种植业和家禽、牧畜养殖业,形成粮食、蔬菜作物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并存的农业经济结构。

二是培养种植大户,突出示范带动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切实加大对花卉、建司、木业等骨干工企业和生昊、经果林等专合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培育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示范大户,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纪人和农业实用人才,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总结推广X县花卉有限公司租用农民土地、打造万亩X花基地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企业制度。探索试行“订单式”

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不断完善“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五)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落实专项资金,在符合条件的村组修建小型水库;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户修建蓄水池,改造升级、引进购臵新型提灌设备,确保农村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需要。

二是加强村社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对村社机耕道的改造力度,在实现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入户路硬化率xx0%;拓宽村级以上道路,进一步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运输能力。

三是发展广电事业,解决农村电视收视难问题。实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农村广电影视事业,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在场镇周边村社大力发展光纤电视;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村社发展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在安装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户的“有电视无节目”的尴尬问题。

四是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农民子女上学条件。积极争取

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对镇域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或扩建,进一步优化配臵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大力促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五是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就医条件。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站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加大投入引进或购臵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加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优化乡镇医生队伍结构,巩固农村医疗队伍。

(六)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

一是打造工业园区辐射范围内“第二产业新农村”。以余箐、塘坝工业园区为轴心,加快周边“服务工业、反哺农业”为模式的新农村进程。在加大大项目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带动周边村社为之配套形成产业链,积极引导周边村社企业做大做强房产、物流、机械、建材、矿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发展农贸市场、商店、饭馆等服务业,使周边村社成为工业园区“编外”的生活配套区,使农民能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园区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二是打造XX村林畜一体化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畜牧养殖业,推行林畜立体化养殖,实现林下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以、等xx个村为主,发展南部规模最大特色优质的经果林5000亩以上,并充分利用果林地资源,加大林地改造,扩大林下喂养土鸡、珍珠鸡、贵妃鸡等名贵鸡种和圈养野兔、肉羊、梅花鹿等畜牧产业规模。截止目前,该产业项目带动农户6xx2户,助农增收人均达xx00元,预计在3年之内实现规模化养殖年产值达xx00余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

三是打造XX村县城后花园观光农业带。充分利用紧邻城郊、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规划公路沿线生态林、山区经果林和庭院花卉繁育,绿化荒山荒土,全面完成“两林一花”产业发展4000亩任务,进一步发挥作为县城“肺叶”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特色种养植业,兴办农家乐,进一步发挥作为县城“休闲地”功能,突出城郊型农村经济特色,努力把XX村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

四是打造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按照镇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水产养殖基地为平台,以优化配臵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抓手,以实现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采取点面推进、连片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500亩以上。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水产养殖协会为龙头,自主推广“稻—鱼”、“鲢鱼、鲫鱼混养”等特色养殖模式,并外聘专家组织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打造以养殖、垂钓、观光、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的影响力。

五是打造田坝高山生态蔬菜基地。由于XX村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村民种植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已深得市民喜爱。

为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应尽快制定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业综合发展规划,利用高山竹林发展林下养殖,牲禽粪便可以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料,蔬菜种植业残留的“垃圾”可以为林下养殖提供饲料,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可以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真正体现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的朝阳产业。

六是打造X乡特色商业新圈。为加快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及现代公务、会议旅游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斥资将川南综合市场附近失地农民迁建形成的城市次干街道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以大空间商业街为核心,以单位商业店铺为主导,实现建筑品质、开发品位及社会美誉三丰收,最终形成以僰乡特色商品生产、深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川南特色风味的精品商业步行街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7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2、要拓宽服务领域。“三农”经济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村信用社应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在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面。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在调查、了解、摸底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形成相关的资料信息库,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拓展服务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营销贷款的作用,积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发掘优质客户,把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

3、要提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有资金、支农再贷款和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信用资源,在充分发挥四大信贷品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发适用型信贷服务产品,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及时跟进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贷款业务,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点工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为之提供高效益、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8

一、发展现状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x庄县正式登记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共有15个,备案登记3个。实际上全县有活动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59个,会员近15055人,带动农户约117622户。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涉及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农产品加工、农机等行业,其中种植业28个、畜牧业7个、水产养殖业10个、农产品加工业5个、农机业3个、其他6个。

x庄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牵头型。如该县的白鹅产业协会和蔬菜产业协会等。这类协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走上了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二是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型。如该县的水稻产业协会和农机协会等。这类协会挂靠行政部门,由政府部门领导兼任理事长,相关部门参加,可以有效整合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设备和管理方面的资源。三是能人大户牵头型。如该县的长江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和养猪协会等。这类协会依托能人大户现有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销售网点等优势,协会组建后发展快、成效明显。四是农民自发组合型。如该县的席草产业协会和优质棉产业协会等。这类协会通过农民自发组合,达到了资产联结、技术联手、生产联动的目的。

x庄县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协会从成立到其发展壮大,没有其它外来的干预,会员们按照章程实现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专业性强。协会多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某一类产品为龙头,将从事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某一环节中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共同体。三是以服务为宗旨。协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供、销过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合作,帮助农户解决了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四是互利互惠。协会使单个的生产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互帮互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作用和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介和载体,推进了主导产业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和农、工、科、贸一体化进程,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县白茆镇是全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该镇依托安徽露仙调味品有限公司成立的蔬菜产业协会,公司与农民签订蔬菜产销合同,并组织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使得公司加工原料来源稳定,质量有保证,而且农民生产也无后顾之忧,深受农户和企业的欢迎。

2、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发挥中介作用,坚持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泉塘镇的河蟹养殖协会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培养了一批河蟹养殖技术人员,带动了一批河蟹养殖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该镇已成为全县的河蟹养殖大镇,养殖面积达1.5万亩。协会注册了“濡泉”牌无公害河蟹商标。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产生和发展,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协会已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广泛推广的渠道,协会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帮助农民发展新的产业,提供优良品种,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了农民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的综合能力。县席草产业协会积极引进优质蔺草新品种和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种植,同时引进新产品、新工艺,组织引导农民生产高档草席,提高了席农生产技术水平和草席的附加值。县优质棉产业协会20xx年来已在全县开展技术培训208次,参训农民13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辅导材料30000余份,极大促进了棉花种植高产高效技术在全县的推广。协会会员朱志寿连续5年取得了平均亩产779.2斤的高产。

4、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仅把一家一户、一村一组的生产经营,组织发展为千家万户统一成片的规模生产经营,同时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使技术、生产、市场、规模效益形成一体化,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县襄安镇是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席草种植面积70000余亩,年产量约70000吨。全镇还拥有个体织席机2500多台,年产草席近2500万条,席草产业年产值约2.9亿元。

5、促进了农民增收。县白鹅产业协会20xx、20xx年协同县三缘养殖公司引进了10万枚原种鹅种蛋,出雏良种苗鹅8万多只,全部优先供应给会员农户,为200余户养殖户增加直接经济收入约150万元。县白茆玉米技术协会,通过实行统一供应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组织销售,仅此一项,会员年收入就近20xx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但从全县总的情况看,发展参差不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最多的乡镇有七、八个,而个别乡镇却一个没有。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自身发展来看,也有很大差距。县优质棉产业协会的会员从创建时的20xx人已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而刘渡成桥水产养殖协会从成立之后就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还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大多数农民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了他们参加这类组织的积极性。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创建初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必要扶持,虽然县政府有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也制订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由于受客观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实际落实,特别是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资金扶持很难到位。

4、社会效益不明显。该县目前大部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由于受经费制约,办公设施简陋,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活动难以开展。同时内部管理也不完善,协会除了自我服务外,很难再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造成协会规模过小,作用不大,社会效益不明显。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统一协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培育发展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研究制定本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扶强做大。

2、加大扶持力度。20xx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建设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xx]8号),其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再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扶持措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广开门路,多层次、多渠道,想方设法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将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3、加大舆论宣传。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一些运作规范,制度健全,作用明显,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协会,要及时总结,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努力营造鼓励、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4、加强规范管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各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应共同指导和帮助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协会要完善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办法和各项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平等协商、诚信自律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尽快步入健康化的轨道。(作者单位:x庄市民政局、x庄县民政局)

农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19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