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

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1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2016最新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XX—20xx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zz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xx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xx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重重,但是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2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统计数据可知,先找份工作以后伺机向专业方向发展占40.17%,占主要部分;无所谓占28.08%,居其次。从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专业对口不是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也有所了解,大多数大学生选择毕业之后先找一份工作,之后伺机向专业方面发展,这种想法很符合当今大学生就业规律。现如今,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企业需求的职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一点在我们的随机参访中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被调查对象纷纷表示专业对口对于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很困难。另外,我们实地采访的中科大研究生严欢同学表示,专业不对口现象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相当普遍,对于研究生而言情况要好很多。

面对毕业后的选择,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15.28%的人员直接就业,小部分人群或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自主创业,侧面反映了公务员这门行业的吃香以及自主创业对于刚毕业大学生的难度高的现状。极高的继续深造比例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皱起了眉头,大学生现在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薪水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还指望工资能有多高。”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虽然比较消极,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其实薪水问题与所在城市息息相关。很多人对工资的要求比较高,他们选择去了大城市或中小城市。

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

51.81%的人要求在20xx~3000元,在1000~20xx元之间的占24.09%,在3000元以上的占23、45%,只有极少人员要求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还是比较实际的。

就业时的地域选择是广大就业人员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35.29%的人群会选择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42.92%的人员选择在中小城市,而愿意选择到基层、西部或家乡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12.20%的人员对地域不做考虑。因此需要更好的'政策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

16.35%的人在求学期间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63.69%的人根据自己观念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少部分人摇摆不定,还有一部分人以后再考虑。这说明大学生的观念越来越成熟,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计划,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对象:各公司招聘人员

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共随机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3份,回收率90.75%。

对近五年应聘大学生的数量趋势进行了统计,有63.60%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聘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有36.90%的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变化,只有13.00%的单位认为人数缓慢下降。从整体看近五年大学生应聘人数在上升,近几年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几位公务员和已毕业的大学生的了解,我们知晓就业形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还未就业的大学生要积极做好准备,增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技能,并且做好多重准备,以避免走到“死胡同”的危险。同时,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现在的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在大学期间,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天不断地更新自己,用书上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社会实践来丰富自己。

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的还未过半,仅仅只有40%,说明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方面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有下滑的趋势,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还未完善。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取得有利机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应在本科期间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成功事例展示

吴明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特招生

20xx年,吴明明开办了“明明金属材料经营部”。

20xx年,吴明明是驾校、通讯商、计算机培训等众多单位的高校园区总代理。

20xx年,吴明明和同学在芜湖步行街合伙开了“味全居大酒店”。

20xx年,安徽明明文化传媒公司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成立了。

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事,这是一个成功的事例,一个普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辉煌成就。

我们在人才市场对成功应聘的人员的学历做了调查。下图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46%的成功应聘者毕业于一般本科学校,毕业于高等本科学校的应聘者只占14%,毕业于低等本科学校的占12%,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毕业于技术学校。成功应聘者一般都需要本科学历,但个别工作需要技术学校的人员。学历与就业成功与否并不成正相关,学生在无法选择学校的情况下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应聘者对求职大学生的经验、专业成绩、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分别占72.4%、31.8%、42.9%。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电脑方面等多媒体知识,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应聘者对以前招聘的大学生的满意程度不高,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广,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求职者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所以,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素质,达到招聘者的要求,才能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针对如何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问题,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得出以下结论:接近70%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应该适应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让市场适应自己;还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应该走进就业市场,了解用人需求而不是沉浸在学校中等待毕业后再去了解;建立大学生就业网络和完善就业市场等因素也是用人单位认为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举措。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在学校,大学生应该更早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需求,此外就业服务机构也应更好地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络,让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

二、实地采访分析

3.1在校研究生

近几年,全国掀起一阵“考研风”,“考研热”对人们而言已不在生疏,近几年全国考研录取人数在不断升高,同时,在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4.45%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打算考研,对于这些大学生,了解考研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所以这次调研活动我们也对在校研究生的进行了调查访问。

采访总结:

1、考研心态

(1)持续的毅力:考研的难易程度随着个人的准备时间以及前期的学习情况而定,汗水是努力的见证,众多考研学子必须拥有持续不断的毅力,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2)确切的目标:准备考研期间,目标必须明确,符合自己实际水平。在报考阶段首先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3)坚定的信念:考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面临的不仅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高压。树立坚定的信念,有助于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状态、不骄不躁的态度,更好的应对考研。

2、考研必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英语水平

强烈的自信心超强的自律能力

临场应变能力高效的学习效率

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选择考研。在我们本次调查的随机采访中,有部分人反映当前就业难,许多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这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从侧面反映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消极的就业观。

3.2国家计划之选聘选调生

1、对目前基层工作认识的转变

对于大部分选调生来说,起初他们选择走基层工作的道路主要是因为:竞争压力小,国家重视,锻炼自我。但是通过一年的工作他们真正领会到基层工作的含义,掌握基层工作的方法,在群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融入基层,锻炼自己。

2、对政策的认识、分析

国家有关于基层工作方面的政策是根据实际需要特别制定的,既符合基层的需要,也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真实素质。但可能在区域上损伤一部分学生的利益,所以仍需要出台更为完备的选拔政策,以更大限度的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锻炼,充实基层队伍。

服务期满后,许多人选择其他的发展方向。以北京市为例,20xx年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期满的去向,1946名村官中,仅266人留在农村,其余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出路。说明当前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确实认为基层工作对未来人生发展并不理想,不愿扎根基层,期望相关政策完善,以保证基层工作能长期有效的稳健发展。

3.3国家项目之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在经历了面试、笔试和体检等一系列步骤之后,满怀激情,带着志愿者精神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踏上西部的土地,他们要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服务,支农、支教、支医等。离开时,仍会记得传承志愿者事业,保持志愿者的光辉、牵挂和希望,保持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和骨气。

完成西部计划后,对于志愿者和对国家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入,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毅力也有了进步,进一步深入了解西部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完成西部计划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意义是巨大的,对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缓解地区差异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4已毕业大学生

20xx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员达2400万,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20xx至20xx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广,就业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观也逐步发生变化。

就业观的改变是近几年人们普遍讨论的话题,随着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人们的就业观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工作的薪水要求、工作保障性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79%的被调查对象都是保守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同学到部队后立即被调入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很快发挥了作用。85.7%的大学生战士受到了上级首长的重用,57%的大学生战士在部队担任着班长或副班长的职务。部队反映,90%的大学生战士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能够比其他战士表现得更好,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高,责任心更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也更高。

结论:

1、国家政策的制定应重点考虑学业问题。

当前国家政策针对性过强,条件过于苛刻,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对参军人员来自于家庭朋友方面的压力没有引起重视,许多大学生无法忽视这些外界因素从而放弃参军的机会。

2、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优惠政策以及政策的宣传,构成了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来高校、社区以及征兵部门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很多同学都表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此类政策的宣传,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宣传力度不够。

3、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虽然大部分同学回校后学校能够兑现当初所允诺的相关优惠政策,但还是有部分学校没有能够很好地落实这一点。一些没有享受到当初学校允诺的政策的同学明显表现出了消极和悲观的情绪。

建议:①加强政策宣传②适当放宽限制③保障学业完成④建立监督机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