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34篇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精选34篇)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来到银川考察。在贺兰山下,他分别考察了乡村生态观光园、葡萄种植园。在巍巍贺兰山的护佑和滔滔黄河水的滋润下,稻香鱼跃、美酒芬芳,塞上江南、名不虚传。在考察中,总书记驻足银川山水田园,看山看水、看田看园,传递出他最为看重的事,同时也流露和谱写出深深的“鱼水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当前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时,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期,广大党员干部当披荆斩棘做最后冲刺,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驻足“山水田园”之间,谱写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开创新时代新篇章!

驻足“青山绿水”,从跋山涉水中践行“长征精神”,谱写人民之事重于山、私利之心淡如水。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党员干部,你应该驻足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在百姓间穿梭……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俗话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八十多年前,一群在战火中求生的人民子弟兵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无悔征程,用奋斗的热血锻造出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换来了今天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今天的我们依然行走在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长征路上,我们当继续践行长征精神,永远驻足在有人民群众的青山绿水中,无论何时都将牢记:人民之事重于山,私利之心淡如水。

驻足“田园风光”,从耕地种田中历练“劳动精神”,谱写群众生活肥似田、凌云壮志建桃源。

我的亲人,我愿携手桑榆,沉醉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是我最乐逍遥的事,你耕我种,谈笑有声,致力于我们分外美丽的美满家园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亲人,我希望用我勤奋的双手来抹平你的忧伤,我希望用我的温情来温暖你的心房,我希望能牵着你的手去欣赏田园风光,我希望梦想的脚步能带着你我腾跃飞翔!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党员干部,你应该驻足在“田园风光”之间,从耕地种田中历练劳动精神,努力为我们的亲人创造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桃源生活。“一勤天下无难事。”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离不开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我们当踏实劳动,艰苦奋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肥沃如田,用凌云壮志建设出美丽的桃花源!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党员干部,你当常常驻足在有老百姓的“山水田园”中,用真情实意谱写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用长征精神、劳动精神书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

同创小康、脱贫攻坚关键在人,重点看干部,特别是在广大贫困农村基层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否到位,能力素质是否能够担当发展重任,都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进程。

树立为民宗旨。以党的干部、基层干部务必要在言行举止、日常工作中树强为民服务宗旨,真正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要深入群众中去引导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以农村基层实际为依据,以贫困农民自身创业能力培育为突破口,真真正正地帮助寻求脱贫致富的长效之策,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成为进百家门、解百家难、办百家事的贴心干部。

牢记使命担当。党的干部务必要杜绝“甩手掌柜”的不良习气,要强化责任担当,牢记党、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振兴责任和复兴使命,一定要成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脱贫攻坚的精干力量。要全面树立困难问题更锻炼人,矛盾纠纷更考验人的价值取向,要全面倡导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的干事风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挥洒汗水、进步成长。

直面问题攻坚。要在问题处理面前锻炼能力,在矛盾解决中锤炼品格,强化培育能力素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修正错误,在宏观政策免责改革失误的大格局下,勇于探索发展新路,改革新政,只要是基于为民服务,带民致富,要民发展目的的,就敢于去做去试,真正在脱贫攻坚战中磨练成为具备改革思维,勇担改革重任的新时期基层干部。

坚决抵制诱惑。社会愈发展,社会思维愈多元,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诱惑就愈多,作为基层干部不要存在我们没有多大权力就不会有多大问题的侥幸想法,思想认识这根弦一旦松懈,早晚就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树立言行底线和工作纪律底线思维,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工作纪律规定,划好底线,不触高压线,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不该收的不收,慎独自省,克己慎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到冲刺阶段,曙光已在眼前。此时,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沉心静气,认真思考各项工作中的“硬骨头”,继续保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迎难而上的良好姿态,把握好三个“不等式”关系,扎实做好每项工作。

“想到”不等于“做到”。截至目前,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大多已经和困难群众共同生活了较长时间,对困难地区的整体情况、存在问题等有了一定了解,对脱贫的思路和方法也逐渐能够侃侃而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脱贫攻坚是一项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仅仅头脑中想到好主意、好点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思路和计划转化为能够落地的可行性措施,并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有效与否。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牢记“想到了”不等于“做到了”,始终保持积极大胆的实践精神,用实干苦干的精神和行动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我相信”不等于“真效果”。研究谋划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说到“我相信会达到_效果”,往往体现出一种对工作效果的美好希望和预期。但是,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注意的是,美好希望并不等于实际效果。脱贫攻坚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最终结果要靠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硬指标来说话,扶贫党员干部应始终脚踏实地,把手头儿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拿出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儿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把在“我相信”变为“真效果”,助力美好愿景成真。

“我认可”不等于“人民满意”。在扶贫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困难群众的呼声和感受,面对批评意见想当然地认为是“不懂政策”“外行意见”,不仅不虚心接受,反而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冷面相对。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我觉得”“我认可”既不能代表困难群众意见,也不能反映出脱贫工作实际效果。而是应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记在心上,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想问题、办事情多从困难群众的角度出发,让困难群众认可满意。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总攻的最新号令:“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脱贫攻坚的必胜之心、必赢之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一鼓作气,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决心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扶贫开发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贫困群众始终惦记在心,他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一切伟大成就的背后,倾注了习近平总书记巨大心血和精力,感受到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强烈使命担当和真挚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亲民爱民的领袖风范,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让人备受鼓舞,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5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想实现“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同时还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容易,先脱贫的是条件相对较好、较容易脱贫的,现在我们的脱贫任务都是面对脱贫条件较差的、脱贫难度也更大的贫困人口,而且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要把这部分贫困人口也考虑进去,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也要解决,考虑到这些,我们开展脱贫工作,就要根据问题制定可行的方案,一口一口“吃”掉这些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我们要习惯打硬仗,要敢于啃硬骨头,要敢于迎难而上,尤其是我区剩余的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剩余贫困人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相对较差,但我们不能避开这个困难,要在这些贫困人口上下更多的功夫,派驻更多的精兵强将,政策上更加倾斜,资金上更多的投入,才能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党的十九大提出三大攻坚战,其中脱贫攻坚就是其一,面对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不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不可能的,这场战斗就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战斗,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是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我们应该看到,没有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部分小康社会,就不是全面小康,就不是如期实现目标,所以这是我党脱贫攻坚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上,我们不能退步,也不打折扣。

我们要相信,国家富强了,是不会忘记人民的,尤其是贫困线下的群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说到,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事业就是的事业,改善了民生,群众生活才得到改善,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在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差,区位优势不足,农民生产出来的作物,不能便利的外销,只能自产自销,没有收入,所以就要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搞好道路建设,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解决交通困难,让贫困地区逐渐富起来。

作为扶贫干部,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基础工作,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地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党的领导,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对于脱贫攻坚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方向,带领大家搞好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乡村,支部的作用是很大的,支部承担着脱贫攻坚最重的任务,带动群众致富脱贫,把农村发展起来,让农民致富起来,就要把支部的指导和带领作用发挥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支部的作用发挥,还要有一个能力强的支部书记,而我区面临着个别支部书记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我们要直面这个问题,加强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增强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步适应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

作为扶贫的一线干部,要自觉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在脱贫攻坚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面对困难认真分析,认真决策,自觉履行好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20__年7月20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战场中,无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再多的资金、再多的项目,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没有高效的落实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要靠我们的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去,发挥广大干部的作用,落实好政策、措施,把资金用到实处,项目落实到村到户。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在新时代,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只有加大培训,让干部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脱贫攻坚各种困难。

脱贫攻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群众参与,如果只有广大干部在投身脱贫攻坚,群众参与少,那效果就会打折扣,所以,要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去,把这个基础打好,才能保障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当然人民群众认可的,才会参与,所以要制定符合人民群众的脱贫方案,取得群众的认可,自然有广大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脱贫攻坚效果自然明显。部分贫困人口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要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光中国有贫困人口,全世界仍然有很多的贫困人口,我国脱贫攻坚对世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世界贫困工作中,解决中国的贫困的问题,对世界早日消除贫困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脱贫之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中国脱贫能够成功,将大大推动世界的进步。

最后,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来总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全体干部,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这场历史见证的攻坚战中,为如期实现脱贫奉献一份力量。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6

伴随着各地支持“地摊经济”政策的相继出台,摆地摊正式获得了“城市认证”,部分底层收入群体也有了正式“上岗证”。“地摊经济”的规范管理不仅折射社会发展的进步,更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作为“地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郴州开行“地摊专列”,让“地摊经济”的触角延伸到了田间地头,为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地摊专列”是“地摊经济”的温情延伸。“放开地摊经济,既是促就业,也是保民生。”“地摊经济”的主力军主要为从事农业生产、选择进城务工等无固定收入的底层百姓。他们依赖着微薄的摊贩生意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也维系着扎根城市的梦想。如同各地“地摊经济”政策的暖心出台一般,湖南郴州“地摊专列”的持续开行让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铁路部门特殊的温暖与爱。这趟只有2节的车厢的免费专列,每日往返于乡村与城镇,它的开行除了便于日常,也切实的为沿线百姓节省了路途的周转与费用,更便于将家中富余农副产品的运输贩卖,以换得家中后辈们求学等生活资费等。从田间地头到“地摊经济”,“地摊专列”承载着底层百姓的收成与生计,也用它的温情蔓延串起了一条民生线,成了百姓的“脱贫专列”。

“地摊专列”是“地摊经济”的时代缩影。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地摊经济”也将逐步脱下了“脏乱差”的“旧装”,走向了集中管理、文明规范的“人间烟火”。作为“地摊经济”的载体之一,“地摊专列”的演变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自20__年开行以来,它从沿线村民自发登乘到如今有专门的铁路乘务人员组织上下车,从坚持不收费到如今有指定的站台与进站通道等等,“地摊专列”变的服务,不便变的是初心,它的变与不变映射着铁路的服务温情,让底层百姓的收获感与幸福感更强,也印证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带队”的初心与诺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地摊专列”的开行为底层百姓提供了出行的方便,也为“一年之计”“一日之计”“一家之计”提供了真切的实惠。“地摊专列”的速度虽慢,却不可或缺。短短的车厢与行程,在漫漫岁月里为脱贫攻坚“加速度”。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7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扶贫脱贫的系列重要论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加深了对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刻认识,提升了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性的高度认同,进一步强化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脱贫攻坚的成就令人震撼。事实胜于雄辩。几组数字就能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成就。我国贫困人口从2020__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20__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20__年至20__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3416元增加到20__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20__年,我有幸跟随领导分别到宁夏固原和云南墨江进行了扶贫调研,实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效。拿固原来说,昔日“西海固苦甲天下”,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千沟万壑,黄土漫天,十年九旱,颗粒不收,农村饮用水只能靠“母亲水窖”工程捐助修建水窖,蓄集雨水。如今,固原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昔日荒山已经变成满山的绿树和青草,地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经过二十多年,如今一个全部由搬迁移民组成的闽宁镇,已经成为6万多人口的“江南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__年的11976元,增长了22.8倍。这样的扶贫奇迹只有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生。

(二)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信念。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必须如期实现的,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势必是严峻的挑战。疫情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产品销售、产业扶贫、扶贫项目、春耕生产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和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加强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信心。相信在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障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20__年以后,随着我国现行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将暂时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脱贫工作仍然不能停步。就相对贫困现象,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巨大。我国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就必然受到城乡和区域两种差距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然和历史条件的严重制约,突出了相对贫困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二是脱贫后重新返贫现象难以避免。有的脱贫户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稳定脱贫能力还没有形成,一旦遇上疫情、灾害、病故、意外等特殊情况,很容易重新回到绝对贫困状态。三是现行贫困标准会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现行贫困标准是20__年定的人均纯收入3000元人民币,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__年约为4000元。此外,还有“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五个一批脱贫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标准将会不断提高,也会出现低于贫困标准的贫苦户和贫困人口。

要巩固扶贫成果,实现真正脱贫,就必须打破“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既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又要因地制宜,针对贫困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支撑和保障体系。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8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的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9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学习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的论述,收获甚大,让我对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革命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即使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信念和举动。小康是十三亿人的小康,不是沿海地区,不是发达城市的小康,是连最落后最贫困地区都要实现的小康,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使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立的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宗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实现,早日让贫困人口享受我国改革开发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要把蛋糕分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我们举全国全党之力坚决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兑现党的庄严承诺。作为基层干部,要坚定脱贫攻坚信念,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披荆斩棘。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1

虽然20__年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2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各级机关都极其重视。从最初的建档立卡,到现在的“回头看”,再到下派扶贫工作队,国家各级机关对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下派,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要如何用好驻村扶贫干部,让他们发挥最大的帮扶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选好用好驻村扶贫干部。扶贫干部选派工作十分关键,因为扶贫干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扶贫工作的开展成效。因此,在选派驻村扶贫人员时,应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干部下村帮扶。同时,强化工作队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与能力,切实解决好少部分工作队员认识不到位、角色转换慢、管理不严格、工作不主动、处理农村复杂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素质与能力。

做好驻村干部的心理疏导。需扶贫的村寨大多地处偏远的高寒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条件恶劣。因此,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驻村扶贫人员对工作环境产生不适应,甚至会有一些轻微的抱怨情绪。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可从心理上进行疏导,邀请相关乡镇干部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驻村扶贫工作对于贫困百姓的积极意义。还可以让村干部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

以“五员标准”提升扶贫干部的服务能力。驻村干部应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逐村逐户了解掌握驻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贫原因;应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吃透有关扶贫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国家在扶贫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应当好扶贫措施的引导员,做好扶贫发展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工作,撰写扶贫调研报告;应当好技术的指导员,利用自己的专长,对发展种植、养殖方面的群众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应当好思想的辅导员,扶贫工作首先是思想上的扶贫,启发和引导群众,让群众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从别人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自己脱贫。

健全驻村日常管理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扶贫工作也离不开这个规矩。这个规矩即“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台账。严明驻村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健全逐日登记考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及成员的在岗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吃在村、住在村;明确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做到“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越是紧要关头,我们始终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建强堡垒,提升组织凝聚力。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新时代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必须坚持落细落小,采取“支部主题党日+”形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抽查督促,确保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规范化,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提升组织凝聚力。

建优队伍,形成攻坚合力。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严格督查考核,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在工作上结合个人优势适时压担子,确保住得下,安下心,干得成事。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全面摸排、逐村逐人分析研判,形成问题清单,对村党总支书记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调整,同时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培训确保能干事。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积极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做到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

发挥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坚持扶贫同扶志(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意识,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志向,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注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离贫困群众最近,知道群众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希望党委政府干什么,通过发挥党员同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并结合实际注重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实行点对点的技术帮扶,思想帮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将农业技术培训和党员培训搬到田间地头,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了党员用心帮、贫困群众用力干的良好氛围坚定了产业发展信心。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4

大清名相陈廷敬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留下“半饱居士”清名。“长贫半饱”体现的是“知不足”和“知足”的境界情怀。党员干部也应以“长贫”精神为学做事,以“半饱”态度齐身治家。

以“长贫半饱”治本领恐慌,坚守“好学初心”。毛泽东在延安学习运动中提出了“本领恐慌”。农耕经济时代,读熟四书五经走遍天下;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受用一辈子;信息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本领恐慌时时处处存在。现在的学习必须是时时学、处处学,决不要认为自己是“优秀人才”而“不屑学”、以工作忙为由而“没空学”,为应付检查考核而“敷衍学”。“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治理面临新矛盾、乡村振兴提出新课题,都要求党员干部保持“学不够、知不足”的状态,通过书本、群众、实践等方式不断扩大知识半径,增强各方面本领,让自己能力匹配岗位,以硬本领、真把式干出更多实绩。

以“长贫半饱”治自满骄气,坚守“赶考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大都是好的,但仍有个别存在精神懈怠问题,要么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要么认为“前途”无望,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要么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滋生享乐主义及时行乐。改革发展还有“硬骨头”、脱贫攻坚还未全胜、人民群众还有新诉求……“考试”仍在继续,党员干部要坚持“赶考”永在路上,坚定政治信仰,始终保持奋进姿态,严守纪规,真抓实干搭好事业台,谱就民生曲,唱好发展歌。

以“长贫半饱”治物欲贪婪,坚守“清廉初心”。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然而,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后,在物欲方面不知足,让自己的内心变得驳杂,受困于名缰利锁,忘记了初心,迷失了方向,放纵贪欲,有了名表,惦记名包;开上豪车,渴望豪宅……追求极致享乐,逐渐走上贪腐之路,最终“欲”不设防而成“狱”。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党员干部要行稳致远,就应过得“长贫”生活,坚持用“半饱”思想治愈物欲贪婪,甘贫守志,不为物役,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定力,在社会变迁中宁静自守,在慎独慎微上不舍尺寸之功,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俭立德、廉洁从政。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5

201_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6

长期以来,空管系统从服从国家战略、服务民航强国、推动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高度出发,集全系统之力高质量开展援疆工作,东北空管局积极参与其中,在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方面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东北到新疆,真正的万里路,从地图上看,横跨了整个中国的版图。援疆的路上,每一步都坚实有力量。自20__年4月民航空管系统援疆工作会议后,东北空管局在克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讲政治、顾大局,积极响应空管系统开展援疆工作号召,助推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重点工程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派出干部驻村挂职精准扶贫。当前,站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东北空管局继续扛责履责,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决战决胜 拿出东北方案

东北空管局积极推进定点扶贫攻坚相关工作。成立了东北空管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宣传动员、科技援疆、行业脱贫、消费脱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爱心捐助、产业扶贫、纪律保障”等九方面工作的具体安排。在3月30日召开的东北空管局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陈友平局长强调,时间和任务都不允许袖手旁观,要抓紧抓实,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相关任务。王兵书记号召全局干部职工一条心、一盘棋,不讲客观、不讲条件的全力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好有空管特色的扶贫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各项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按照空管局统一部署,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空管支疆,爱心传递”义购活动和“空管援疆 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全局共2181人参与了消费扶贫,共购买农产品2486份,义购金额298320元。共2371人参与了教育扶贫,捐款额111225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东北空管局主动作为,出资55万元支持于田县于田县“白云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作为空管局在全系统部署的16个扶贫项目之一,“白云物资储备库”建成后,将为当地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实现精准脱贫,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维护当地持续稳定。目前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在6月底之前交付完成。

参与耕耘,见证新疆速度

20__年10月,东北空管局沈阳区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天空之城”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与此同时,地处新疆的乌鲁木齐区管中心建设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为大力支持新疆空管重点工程建设,20__年6月,东北空管局选派了全程参与了沈阳区管建设的三名同志作为首批援疆干部,来新疆空管局帮助工程建设。

乌鲁木齐区管中心是我国开工建设的第七个区管中心,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更高,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东北空管局派出的三名援疆同志把在沈阳区管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带到了乌鲁木齐空管中心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在区管中心工程内装图纸的深化设计,施工材料的询价,管线的走向及排布等具体工作中,沈阳区管的建设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新疆空管同事的交流协作中,形成了建设共识,就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确保建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这是所有参与乌鲁木齐区管工程建设人员的共同心愿,也是贯穿工程建设、施工全程的主线。

在乌鲁木齐空管中心工程攻坚战中,从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调试、过渡运行等各个阶段,创造着一个个高质量的建设奇迹,这些援疆干部与新疆空管局员工共同奋战在施工一线,在推进工作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一道,共同参与并见证了新疆空管发展的这一进程,并为“新疆速度” 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感知坚守,收获精神力量

20__年4月9日,吉林空管分局戴雪松同志作为空管局选派的定点扶贫干部,正式赴新疆于田县挂职副县长,成为了一名援疆干部。到现在任职正满一年,一年来,他认真开展结亲帮扶,全力支持于田机场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扶贫,统筹做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以及政策兜底扶贫,努力让党的治疆惠民政策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现在正是‘艮劲儿’的时候,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再难也没有生活在贫困中的老乡难。越难的时候越得有股精神,一定要向于田县三十万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戴雪松说。

无论是参与空管工程建设还是深入贫困县“啃最硬的骨头”,提起在新疆的日子,援疆干部们经常说起他们感受到的精神力量,相比于等待援助和帮扶,在那里能够看到的,更多的是新疆空管人和新疆人民奋力向外开拓、努力超越自身限制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援疆干部,环境相对艰苦、工作相对复杂,但坚定的政治信仰却一直引导他们对“苦”的突围,引导他们在“援”的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突破、升华自我追求。正因如此,援疆工作让我们深知,在这个“每个人都是追梦人”的新时代,还有一群人在用自己的坚守追梦、圆梦,守护着事业甚至是国家的未来航向。也正是这群人,让我们感受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古语说的好“物有甘苦,尝之者识。路有险夷,履之者知”, 看向援疆路,那些扎根祖国边疆的人,那一件件为了完成援疆任务克服困难险阻的真实故事,从他们身上,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扩展思维,更能感受到新疆人民和援疆人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耕植,更能重新认识艰苦与坚守,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也许,这正是脱贫攻坚和援疆工作的另一层内涵深意和启示所在。

民族融合,共绘美好图景

援疆事业一代接一代地干。如今行走在新疆大地上,我们能看到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对口援疆新格局已经形成。从古老丝绸之路的沧桑厚重,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活力生机,从曾经偏远闭塞车马难通,到现代化交通体系渐成规模,再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逐梦……古老与新生在那里交汇,艰苦与甘甜在那里并存,多元与一体在那里交融。

自古边塞荒芜,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令无数人对那片偏远的土地望而却步,而如今,各行各业,许许多多的援疆人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耕耘,用实际行动播撒着“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时至今日,无论是参与新疆建设的援疆干部,还是新疆人民,都可以骄傲的说自己已是“祖国处处有亲人”。

随着政策的推进,援疆工作不断聚焦民族团结推进交往交流交融、聚焦夯实基础推进基层建设,项目援疆、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步步推进,越做越实,在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上精准发力,东北的援疆工作也是由帮助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到气象服务、通导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技术输出,再到深入疆区,派驻干部驻村挂职,推进脱贫攻坚……路虽远,行则将至。

在这场正在进行的大考中,东北空管局认真作答,全力书写着信念、责任、勇气和坚持。“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万里之外,有新疆与内地携手共进、行业与时代的并肩前行,有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更有 “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决战决胜、全民攻坚的坚强实践。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极采取“挂”出专家名单,“排”出服务地点,“督”出攻坚效果,“赞”出攻坚典型等方式,不断将专家服务力量下沉到一线发挥攻坚作用。

“挂”出专家名单。根据省州关于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经收集核实,更新我县农业专家库,新增工业产业和服务业专家库,并在微信公众号宣传专家联系信息,方便村干及群众随时找到所需专家。

“排”出服务地点。为各村及安置点的产业需要,一一匹配对应专业领域专家;成立坝区产业督导分队,分片包保坝区,实现专家产业的精准匹配,为各村及坝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督”出攻坚效果。整合挂牌督战工作力量,对现有的专家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解评估,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调整,把最急需紧缺的专家组织下沉到攻坚一线,在产业基地上发挥专家的技术技能优势,保证专家的技术攻坚实效。

“赞”出攻坚典型。加强服务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全县专家下沉一线助力脱贫攻坚。注重收集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总结经验,在微信公众号设“人才脱贫”专栏进行宣传,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学习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深深感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英明。消除贫困是多少人的愿望,实现这个愿望可谓功德无量。

作为教师我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脱贫攻坚出一把力。立足教育岗位扶贫先扶智,提高贫困儿童受教育水平是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课的教案,让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使更多贫困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不让这些贫困生因为贫困而在享受的基础教育资源上与其他学生拉开档次。从而使贫困生在学业上有更多地接受大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机会。从而能够切实的提高其就业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可以对贫困生在学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要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生在上课听课方面的效果。课后要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提高其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这些都是提高贫困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

要消除贫困除了扶智还要扶志。要在教育工作中侧重于对贫困生的扶志,要逐步树立起他们远大的人志向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战胜眼前的困难。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以使一个人乃至一群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要知道一则励志的故事有可能就会拯救一个颓废的灵魂。

要帮助贫困生脱贫还可以在生活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照顾。可以通过捐助或组织捐助物品,钱款等方式自主贫困生完成学业。也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来从不同层面给予贫困生以适当的帮助。使贫困生不因为贫困而辍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想让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要在教育方面使他们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都言简意赅的阐明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责无旁贷。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都应该尽一份绵薄之力。

着力点也很好抓住,就看有没有好的眼光能抓住工作的要点和重心。能抓得住关键点,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老师,手里没有多少资源一样也可以在扶贫攻坚领域有所成就。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19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__年全部贫困县摘帽,贫困村要实现脱贫,贫困人口要迈入全面小康。扶贫攻坚目前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十八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同时,脱贫攻坚战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民心工程,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传递给贫困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扶贫帮困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新宁县地处湘西南山区,自然资源贫乏,经济水平差,产业薄弱,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新宁县召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部署会,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详细分解了工作安排,分配了具体任务,细致了每一项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了精细管理、准扶贫。

脱贫攻坚要敢打硬仗更要做好细活,在扶贫工作中突出精准,做好做细就是为了保质,就是要求我们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认真做好“一对一”帮扶。每一个村屯、每一个农户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并且往往会因时而变,稍不注意,我们干部进村入户取得的数据就会与实际情况存偏差,就会影响到我们对贫困户的情况作出误判,影响到人们对整个村整个乡镇的扶贫工作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进而对我们整扶贫攻坚工作带来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要会做细活,能做好细活。依靠自身的优势力量,真正为民找到致贫根源,找出脱贫致富门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0

我的家乡在者东镇樟盆村。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穿过村子,干季车子路过灰尘白土,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村子里的人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院子也是土地板;那里一下雨就满地烂泥,一出门就踩的满脚是烂泥。环境卫生也非常的糟糕,村子里、路边到处是垃圾,有的人家还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变了样:公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到人家,都铺通了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多了。房子也变了,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板。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建起了垃圾池,人们把垃圾都放在垃圾池里。没有厕所的人家也建起了厕所,人们也不在随地大小便了。在这短短两年内,作家乡的人们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一间漂亮的房子,宽阔的操场,高高的围墙,还有公共厕所,四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活动室的四周,一到晚上,路灯照亮了活动广场;平时村民们在这里开会,节日里来这里娱乐。

光缆线架到了家乡,宽带网进入了农村家庭。有的人家里也增添了电脑、WLAN等新的电器。

变了!变了!公路变好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问爸爸:“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爸爸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家乡。”

我想,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下,在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美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好。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我爱我的家乡!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1

脱贫攻坚战,阵地在乡村,主战场在乡村,深化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使命执行,要从支部抓起,从党员抓起,深化施行“支部带领、党员带头,效劳底层、效劳大众”即“双带双服”工程,凝聚脱贫攻坚作业的强壮合力,把党安排建在扶贫一线上,致力于悉数实现脱贫摘帽。

一、施行“双带”工程,表现党安排和党员的引领效果。

1.支部带领。大众富不富,要害看支部。党支部是党的最底层安排,也是党联络广阔农民大众的桥梁与纽带,是乡村作业的领导核心。实践证明,党支部在乡村经济社会展开过程中表现着首要的效果。因而,各党支部要联络实际,斗胆立异,积极探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业新模式,经过“党建+工业+扶贫”“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法,采纳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方法,建成以村党安排为核心,工业链党安排为主干的脱贫攻坚安排系统,充分表现党支部在经济社会展开中的引领效果,创造一批特征工业党旗红品牌,推动脱贫攻坚作业深化展开。

一起,经过抓点演示,辐射股动效果,不断推动党建促脱贫进犯作业全体上水平。以特征主工业为根底,以贫穷村为要点,组成工业链党安排,创建党群经济联合体,实在把党支部建在扶贫工业链上,由党员致富能手担任党安排担任人,向大众供给技能效劳、品牌创造效劳、产品销售效劳,带领大众做强做大特征工业。

2.党员带领。党员队伍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抓党建促脱贫,党员效果表现是要点。广阔党员要紧紧环绕“贫穷村悉数出列、贫穷户摘帽”这一方针,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带头转变观念,坚决脱贫致富信心。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化农户,引导大众转变观念,战胜“等、靠、要”思维,依靠本身努力脱贫致富。二是带头真抓实干,争做脱贫致富表率。广阔党员要紧记使命,时刻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表现演示股动效果。带头展开工业、学习技能,争做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致富增收的“演示户”;带头结对接帮扶,采纳“1名党员+1名贫穷户”或“1名党员+N名贫穷户”的帮扶股动机制,协助贫穷户理清展开思路,协助解决工业展开资金、技能瓶颈,吸纳贫穷大众就近务工增收,构成一批抱团展开的“党群致富联合体”。三是悉数施行带富工程。经过施行“村党安排书记带富工程”、“村‘两委班子’成员争富工程”和“乡村党员共富工程”三大带富工程,鼓舞和支持村党安排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和乡村党员带头展开创业项目,牵头建立乡村经济合作安排,股动大众共同展开共同致富。

二、施行“双服”工程,提升党安排和党员的效劳水平。

1.支部效劳。充分表现乡村党支部战役堡垒效果,以驻村作业队和村“两委”班子为首要力气,以屯为单位实施分片担任制,在行政村自然屯建立扶贫扶贫攻坚党小组,实在将党安排建在扶贫攻坚战前线上,充分表现底层党安排与大众触摸最广、了解当地状况,交流交流容易的特征,依据就近准则,担任本村、本屯、本小组贫穷户脱贫使命的指导作业。

2.党员效劳。依照“三必访”(建档立卡贫穷户必访、乡村低保户必访、零工作家庭必访)、“四满意”(作业风格大众满意、帮扶方法大众满意、效劳内容大众满意、效劳成效大众满意)请求,悉数推动党员效劳工程。拟定“一牌一栏双卡”效劳制,即制作共产党员标识牌、机关“三亮三比”形象栏、扶贫攻坚党员举动效劳卡和党员方针责任理解卡。经过效劳卡架起党员和大众交流桥梁,及时方便给大众供给效劳,防止大众就事找不到人、找不对人;经过理解卡,建立党员责任认识,担任认识和效劳认识,将悉数从严治党详细执行到党员身上;党员挂牌亮明身份,建立激烈的党员身份认识和荣誉感,并承受大众监督,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和效劳认识,解决乡村党安排凝聚力和战役力不强、党员履职和效劳认识不到位等疑问;在机关展开党员、干部亮身份比形象、亮责任比效劳、亮许诺比业绩“三亮三比”活动,建立健全效劳流程和大众作业准则,严厉履行首问首办担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准则,进步机关效劳效能,创造精干高效机关。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四

我们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第二次国内考察就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连续三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到贫困地区,今年更是把扶贫攻坚作为重点,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并在延安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6月到贵州并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座谈会,7月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__年人均GDP达到7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属于中高收入国家,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全党全国要重视起来、动员起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扶贫开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信心,奋力攻坚。要充分认识到,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理清思路、找准路子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础。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扶贫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不要在贫困地区大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安置一批贫困人口。扶贫开发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贫困地区实施的扶贫项目特别要同时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对各类困难群众(扶贫对象)要在确保他们享受国家各种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特惠性的支持,要编织好社会安全网。

要增加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这一思想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完善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效果提供了行动指南。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减贫目标的实现是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减少贫困、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需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的核心,更加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的重要来源。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把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扶贫对象的组织化列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提高贫困村基层组织、各类合作组织以及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重在乡村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求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要采取时间倒排方式,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做好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客观研判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这些数字凸显了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到20__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时间十分紧迫。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20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三十多年间,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党的__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作出新的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__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__年减少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20__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实现了连续三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六项机制创新,初步完成建档立卡、派出驻村工作队、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等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动员。

扶贫开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难度不断加大,增收难度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两低现象(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比较普遍,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是致贫原因复杂,返贫风险增加。剩下的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四是区域性贫困凸显,发展基础差。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有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五是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三、坚决打赢既定时间节点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

深化认识,这是打赢攻坚战的前提。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出了到20__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动员令。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到20__年,消除绝对贫困,现国家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区域贫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扶贫开发由重点消除绝对贫困向减缓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向实现共同富裕迈进。

落实责任,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础。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按照中央要求,扶贫开发要落实好四个责任:一是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二是用好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这根指挥棒,落实贫困县的主体责任;三是制定行业部门扶贫考核办法,落实中央部门的行业责任;四是层层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落实扶贫系统的工作责任。

精准扶贫,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核心。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和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作、十二项工程。完善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实现动态管理。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门路,制定脱贫规划,确定帮扶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施分类施策,各地结合实际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改革创新,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力。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继续深化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包括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贫困退出等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建立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金融扶贫、土地支持等政策。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型扶贫产业、资产性收益扶贫等新型扶贫模式,探索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相结合等新型扶贫机制。提升市场机制的益贫性,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穷人,走共同富裕之路。

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对象内生发展动力,这是打赢攻坚战的根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选好、派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度、获得感,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是打赢攻坚战的保障。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断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高收入者参与扶贫。引导各类参与扶贫主体工作重心下移,采取包县、包乡、包村、包户的包干方式,实现社会力量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为此,笔者认为,形式主义无疑是作风建设的“拦路虎”,只有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如影随形,不克服“官本位”思想,不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有的对基层“拍脑袋决策”,今天发通知安排工作,明天就要求报送典型经验材料,玩起了“稿来稿去”的“文字游戏”;有的对基层挥舞着“层层加压的大棒”,担心不施压办不成事、不加压办不好事,随意检查通报问责给基层加压立威;还有的把开会发文作为推进工作的“***”,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调度会和现场会,层出不穷的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和工作提醒,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凡此种.种,都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步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要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暖心事,少做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多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问题,少点以自我为中心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瞎指挥”和“乱决策”,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基层受累、群众失望的蠢事。

要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决策不科学、不合理、不合乎实际,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源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研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多到基层一线去调研,多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切实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性,决不能想当然地“拍脑袋决策”,任意给基层“加码加料”,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多点重实干、实绩和实效的“真功夫”,尽量规避和减少那些重“形”而不重“效”的“花架子”。“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只有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让担当实干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3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分布在农村,因而抓实农村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强化镇村党组织统领,铸就坚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打造担当作为、充满活力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眼下,这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脱贫攻坚在农村的落实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可能让责任履行和任务落实打了折扣,不利于形成齐心协力的奋斗局面。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健全目标责任、承诺践诺、业绩评估等制度,激活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源”。要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对村党支部书记出于公心、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误按“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予以容错免责,严格处置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营造清正爽朗的政治生态,保护和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30年前,“莱西会议”确定和推广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党组织配套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发挥出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要大力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在农业规模化生产中的集体优势,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提升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要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发现培养农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抗疫工作先进个人,及时纳入村级组织视野,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为党在农村事业的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夯实如期脱贫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最是深情暖人心。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党群干群众志成城一家亲,铸就了群众路线的胜利法宝。如期脱贫,“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行,“闭门造车”难以见效。要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扶贫与扶智、扶志的关系,健全党员干部划分责任、包靠联系、上门走访等管用制度,在扶贫信息、资源优化、结对帮扶等方面做足“绣花功夫”,及时解决农村弱势群众的基本保障和疑难愁事,让贫困户感受到温暖,不断增强获得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要深化典型引领,注重挖掘、选树党员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让镇村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舞台上经受锻炼、展现风采。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4

近日,结合督查工作对今年将脱贫“摘帽”的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进行了调查了解,总体感到,7个区县正处于今年实现脱贫“摘帽”、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各区县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清晰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更快的速度,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展开。主要呈现三个新的特点。一是不断优化脱贫项目程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脱贫“摘帽”的7个贫困区县都将迎接国家和市级验收,各区县十分注重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的统筹与协调,抓住立项、招标、审批、验收等关键环节,强化项目监督问责机制,优化程序,加快推进村组道路、农村饮水、电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统筹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滑坡治理、风貌改造等政策。同时,加大差异化的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力度,全力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二是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坚持将各级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抓手,明确整改责任人,研究整改措施,时限整改,以整改促进工作落实。同时,举一反三,以督查整改为契机,集中力量,逐一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突出问题。7个区县年初以来均成立了专项督查组,至少组织了两次以上明查暗访。丰都县5月中旬,集中一周时间,县四大班子领导率32个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分赴各乡镇(街道),对95个贫困村、42个非贫困村、900多个贫困户进行专项调研督导,对政策到户、驻村工作、结对帮扶、项目推进等情况开展明查暗访,较好地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强化机制创新,努力拓宽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路子。从本次暗访进村入户了解的情况看,各区县更加注重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实现了驻村帮扶、政策到户管理常态化,确保了贫困户步入稳定脱贫、共享发展成果的快车道。7个区县均不同程度在积极探索股权化改革试点,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将财政扶贫资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部分农村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资产租赁、订单收购、土地托管等利益联结方式,量化到贫困户,使贫困户每年享受分红、就业、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多种收益。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一、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工作制度不够落实,有的存在上热下冷、领导急部属缓的现象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把派驻工作当成一个常规性任务,有的甚至当成一种负担,对驻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身去心不去,不安心工作。二是职责任务不清,一些驻村队员未经培训仓促上任,对自身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不了解,不会开展工作。三是工作推进不实,一些驻村队员没有真正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去,存在“走读”现象,工作搞形式,有的为应付检查,甚至一次性把全年工作记录都写完了。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贫困村、贫困户情况掌握不明,对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学习不够,没能有效的承担起驻村帮扶职责。

二、脱贫措施不精准,存在增收渠道单一

一是缺乏分类指导,到户到人政策措施不落实、精准帮扶不到位。二是增收渠道不多,有的注重了解情况、节日慰问,有的注重送种子、送鸡苗鸭苗、送化肥,有的注重政策宣传、组织协调、帮助出主意。三是帮扶措施没落地,给贫困群众规划和承诺的一些脱贫增收项目落实较慢、推进不力,甚至针对今年脱贫越线贫困群众的一些增收项目也还没有完全落实。四是脱贫增收成糊涂账,帮扶责任人没有和贫困群众共同研究增收举措,群众对自己收入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脱贫、每项帮扶措施能帮助自己增收多少等情况不是很了解、说不清楚。

三、脱贫攻坚档案资料不够规范,有的存在应付了事

有的区县在《帮扶手册》规范化填写上,存在逻辑不清、简单重复、统一填写的问题,没有体现帮扶措施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有的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与整村脱贫规划基本一样;有的帮扶措施记录到20__年,20__年没有任何记录;甚至有的贫困户没有《帮扶手册》。少数贫困村村支“两委”召开的脱贫攻坚会议,基本上没有任何内容记录。四、到人到户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有的存在贫困群众一知半解,政策落实不够好

由于精准扶贫到户政策涉及产业、医疗、低保、教育、住房、金融等数十项,加之部分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对政策掌握不够,致使到人到户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全面。少数贫困户不清楚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内容,不清楚C、D级危旧房改造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政策,不知道扶贫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七个区县今年脱贫摘帽没有退路,只有不折不扣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才能确保全市“到20__ 年底,实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扶贫标准线”的脱贫攻坚总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台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整改台帐,列出各区县问题清单,一项一项督促整改,整改后逐一销号。充分利用再次督时候,把问题逐一整改情况的核实检查作为重要内容,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效果不罢休,确保已经发现问题彻底整改到位。同时,责成各区县举一反三,及时查漏补缺,并在产业扶持、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到户政策措施,用机制创新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越线。

(二)点对点约谈,严肃问责。针对问题较多、工作效果不好、累改累犯的区县、乡镇和村,由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约谈,约谈对象为下一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扶贫工作具体负责人,当面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问责,保证问题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脱贫攻坚工作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真正杀一儆百,起到震慑作用。

(三)及时梳理和完善“六个一批”政策。从去年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市和区县两级围绕“六个一批”出台了一系列到人到户到村脱贫攻坚政策,通过实施一年来,也暴露出个别政策、政策中的个别条款不适应现实的客观需要,各级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六个一批”进行全面梳理,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出台的各项精准政策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四)强化政策业务的再培训。去年7月以来,各级对全市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扶贫系统干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但随着政策的变化、职能的调整、形势的改变,能力素质不适应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需要各级进一步加大再培训力度,进一步讲清职能职责、目标任务和政策解读,手把手教方法、讲思路,交流心得体会,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熟悉脱贫攻坚的每一项政策措施,能真正静下心来,扎根在贫困村,确保扶贫系统干部业务精、能力强,不间断提高思想认识、政策素养和帮扶能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氛围。不断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和重庆日报、重庆卫视等主流媒体和各区县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引导和宣传报道。编印扶贫政策宣讲手册,采取踩花灯、顺口溜、三句半、演小品、民歌对唱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扶贫政策,调动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积极开展一批扶贫系统先进典型、一批脱贫先进典型、一批组织帮扶先进典型和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功案例“四个一批”宣传活动。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5

“你们台账上这个‘危房改造后部分旧房未拆除’到底涉及多少旧房?现在是否全部整改完成?”日前,贵阳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专项督导组第二小组在该市修文县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近期,贵阳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牢牢把握政治监督深刻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督方式方法,组建5个专门督导组,对全市5个区(市、县)64个贫困村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抢时间”、“补损失”。

督导组在出发之前,事先对照梳理被督导地区涉及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级排查以及工作专班等提供的突出问题“清单”,结合该地区对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情况介绍,以“督责任、督政策、督民生、督作风”为着力点,重点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导。

“时间紧、任务重。”贵阳市纪委监委就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要牢牢抓住三个月的“窗口期”,将已经发现的短板、弱项问题建立清单和台账,以“销号制”的方法明确时限、责任人,具体到每户每人进行动态监控,把整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一定按照督导组的要求仔细排查问题,拟定措施办法,健全清单台账,逐一进行销号,在三个月的黄金期不捂问题,直面困难,全力冲刺督战目标,全面落实相关政策” 修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市纪委监委的专项督导,全县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步将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督导,督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严更实的工作作风,力促脱贫攻坚见实效。”贵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6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坚持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为加强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和精准设计。

强化督查督导。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始终把强党建、促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建立督查机制,对各党支部的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督导

强化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堡垒是强还是弱,关乎战场胜败。必须占领这个“阵地”,不能丢失。把阵地建得更硬、更强,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旗高高飘扬,让支部在农村产业革命中唱主角。

强化党组织的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和帮助群众致富。把党组织建在生产链上、合作社里、生产小组上,发挥好党组织闯险滩、攻隘口的关键作用,确保人民共同富裕。

建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扑下身子一起干,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一起努力。将“主题党日”与“三会一课”、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党员议事及党群议事等活动有机结合,将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第一书记上党课,从精准扶贫政策讲到实用技术培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到文明新风培育,帮助贫困户实现精神脱贫,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强化机制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制度保障。通过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办法和细则,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条款认真执行;对不够严谨、有明显缺陷的方面进行及时补充、做到不留“死角”、“断层”和“盲区”。把脱贫任务细化、量化,可操作化,将精准扶贫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压实责任,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7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战脱贫攻坚,基层干部要建立好三大“仓库”,继续写好“后半篇文章”。

积累鲜活的“语汇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基础。语汇是文章的细胞,正如持续做好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是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效的细胞。基层干部积累“语汇库”,要做好脱贫攻坚全面普查,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通过“把脉问诊”,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为脱贫致富找到“良方”、祛除“病灶”、拔掉“穷根”。还得实地调研、精细算账,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准发展的路子、苦干实干,打破基础设施瓶颈,改变贫困面貌,并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千方百计激发内生动力。这样基础才会更加稳固,写出来的“文章”也能“妙笔生花”。

建立强大的“素材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正如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持续增收致富,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骨血。基层干部建立“素材库”,产业扶贫是“牛鼻子”,是“大支撑”,是“主动脉”。脱贫致富,离开了产业扶贫,增收致富就是无水之木、无本之源。产业扶贫贵在精准,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才能增大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产业扶贫也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走寻常路。做实产业扶贫,要抓好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把扶贫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就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不竭动力,激活源头活水。这样“写文章”时才不至于“搜肠挂肚”,写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

充实深刻的“思想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重点。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正如转变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是巩固脱贫成绩的灵魂。基层干部不仅要充实自身的“思想库”,也要帮助困难群众转变落后观念。要加强宣传教育,从干部到群众都要学懂、弄通、明白脱贫攻坚的深远意义。多鼓励意识先进的农民工,支持敢于创新的“弄潮儿”,通过示范和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群众。除了农业生产方面的落后意识观念需要改变,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也要加强。偏远山村的各种陈规陋俗、脏乱差环境、不民主村务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参政意识、集体意识等,也都需要转变。困难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苦干不苦熬”的想法,取代了“等救济”“靠帮助”“要补贴”的现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稳。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立意深刻。

写好决战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要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才能凝聚决战决胜磅礴力量,蹄疾步稳致富全面小康。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8

历史的光芒总会在一定时期被现实景象遮蔽。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镇雄,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人口数量排名云南省第一。到20__年初,仍有101个贫困村未出列,12.23万人未脱贫。未脱贫出列贫困村、未脱贫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8%、4.6%,占全省的23.54%、27.7%。

初春三月,掠过重重叠叠群山的春风还裹挟着寒意,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未尽数消散,革命老区镇雄县按下了脱贫攻坚的“快进键”,收官之战吹响集结号——

3月1日,镇雄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收到脱贫攻坚查缺补漏的6个专项行动和1个保障方案;3月2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市委书记杨亚林到场督战,发出了决战动员令,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立下军令状;3月3日,市委书记杨亚林调研以古镇、场坝镇、林口彝族苗族乡、果珠彝族乡、芒部镇等地产业发展……

15天时间里,上万名帮扶干部驻村入户走访,完成了乡、村两级研判。

查缺补漏的6个专项行动和1个保障方案列出了收官之战的时间表、作战图,以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责任机制作为保障。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和挂联县级领导担任一级网格员,牵头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二级网格员,履行第一责任;村级作战部指挥长担任三级网格员,负责统筹推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包组乡(镇)干部担任四级网格员,负责督促落实村民小组一级的脱贫任务。

执行“6+1专项行动方案”是对贫困户收入、安居工程、饮水达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领域进行查缺补漏,同时辅以保障措施。

20__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四级161家单位挂包镇雄县235个贫困村,组建了23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93人。

20__年,云南省委从部分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业以及昆明市、玉溪市选派了5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雄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5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20__年,昭通市委派出202名督战员到镇雄县101个未脱贫村蹲点督战。

云南省委办公厅会议活动处的易志强于20__年到芒部镇松林村驻村扶贫,两年多来,像众多的挂包驻村机关工作人员一样,他们转换了自己的工作角色,把汗水和智慧洒在镇雄县3696平方公里的山水间。熟悉松林村的人,都会用类似“天翻地覆”的词汇描述这里的变化。

云南省委办公厅对镇雄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促协调,厅级领导多次带队到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开展调研和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20__年底,易志强在工作总结中写道:村组道路全部硬化,全村已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网络宽带已覆盖全村,人力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

对于松林村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安艳认为,没有挂联单位的帮扶,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松林村去年已经脱贫出列,今年主要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监测户、边缘户返贫。

截至3月8日,镇雄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80266人。作为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20__年疫情期间,镇雄县采用“点对点”输出方式,解决了沿海一带企业“招工难”和本地“出去难”的就业困局。而事实上,劳务输出一直是镇雄县解决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在土地里“刨食”养不活一家人,很多人选择离开大山。

在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看来,要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算收入账,既要抓牢转移就业这根“救命稻草”,也要发展特色产业,做到输出去和引回来兼顾。

芒部镇庙河村红石桥水库旁的“镇雄朝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示范点,来自附近村组的30多名农民在这里务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残疾人就有10多名。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社理事长任宗朝原本有自己的公司,谈及“改行”从事农业产业的原因,任宗朝说:“每次回家,家乡还是10年前的样子,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我总思考怎么来解决这些痛点。”

20__年5月,镇雄唯一一家食用菌研究所在“镇雄朝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地,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其研发出来的菌种远销四川、贵州等地,销售产值达400万元。

难以想象,一个世世代代依靠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的小村庄,是如何将食用菌产业做到影响周边地区这一程度的。

同样“凤还巢”的还有大湾镇仕里村小岩村民小组的吴学刚。他们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潮。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吴学刚就职于贵州一家民营医院,20__年7月,吴学刚注册镇雄县金雨蜜蜂养殖有限公司。到20__年,蜂场覆盖了镇雄县以古、盐源、黑树等12个乡(镇),蜂蜜产品通过了农业GAP认证,注册金雨云蜜、乌峰蜂蜜商标的产品远销加拿大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目前,金雨蜜蜂养殖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进行校企合作,创办南开书屋,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走出大山,是因为没有出路,镇雄人穷则思变;选择归来,是因为心怀感恩,镇雄人兼济天下。

出去与回来的步履一样艰难而坚定,因为这样,镇雄县创造了很多意想不到。20__年,用1年时间完成近5万人从大山深处搬到县城或集镇以及从“省级卫生县城”到“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的镇雄速度;成贵高铁通车跨越式迈入交通高速时代。

交通死角成为开放前沿,绿水青山蕴藏无限商机。精准扶贫让镇雄打开了大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很多在外经商的镇雄人将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开局谋篇。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29

组织部推荐学习的《脱贫攻坚》案例读本,书中精选了37个脱贫攻坚经典案例,我省有两个案例。其中好的做法经验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作为一名驻村干部,针对盘州市今年脱贫摘帽背景,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得失。现结合自身工作环境,总结一下阅读感受,加强对今后投身其中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以期不断获取先进经验,提升进步。

_省盘州市_镇山寨村位于板桥以西红果以东,距离丹霞镇政府20公里,距离红果49公里,村庄四面环山,面积11.4平方公里,森林灌木覆盖面积广阔,全村共12个村民组,耕地10449亩,总户数862户,总人口2498人,_年精准扶贫贫困户124户276人,其中低保户71户156人,一般贫困户53户120人。按照贵州省贫困标准属于一类贫困村,贫困程度较深,交通交通不好,制约了经济条件发展,良好的自然景观展示不出来,听村里老人说,以前的路不仅人走跌倒,连马走路不小心都要滚跌。近年来,各级单位都有派驻驻村干部帮扶,然而老百姓常说“年年扶贫,年年穷”。面对问题,各级政府部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干部审时度势,改变思维,把“输血”的扶贫模式改变为“造血”模式,运用“三变”思维,运用好各级惠民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种植和交通扶贫项目建设,逐步扭转贫困落后局面。

一是建强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严格落实党建扶贫政策,村支书兼任村级合作社监事长,发挥好对合作社的领导作用。把干部群众人心聚齐,团结一心来干事创业,选准项目就贯彻实施。村级合作社召开会议学习相关政策20余次,组织群众会议12余次,发动网格员到村到户宣传30余次。村级合作社自筹入股资金12万余元,用于发放种植费用,每棵预付2元,有效调动了群众积极性,逐步产生合力的局面,村民人背马驼树苗肥料,最后完成元宝枫727.21亩,软籽石榴3069.43亩,核桃4510.84亩,油用牡丹312.64亩,共计发展约8620.12亩。全村12个村民组,862户2498人,参与农户823户,参与率大于95%,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276人产业覆盖率99.3%,村民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500元,还可以在合作社除草、打药、施肥等,每天有60元收入,平台公司产业种植拨付资金2559037.04元,支出2207629.15元,结余351407.89元;特惠贷32户,一季度每户发放分红750元,共计发放24000元,二季度款正在落实发放。

二是大力发挥交通扶贫重要作用。(一)发挥好帮扶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扶贫优势,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规划,争取交通扶贫政策倾斜到镇里、村里,有效推动丹霞镇通村通组公路全面动工。在市交通运输局、盘州市交投公司、丹霞镇党委政府合作帮助下,丹霞全镇的通村通组公路项目完成了基本建设程序,于_年8月1日全面动工,全镇项目规模164.332公里,获得投资11503.24万元。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压力,做好工作安排,村里也对公路建设进行分工。山寨村今年建设20公里“组组通”公路,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这份红利将极大推动村级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二)在今年9月份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一些大型央企一起来村,共同做好帮扶工作。帮扶山寨村37000元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2600元用于_年新进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慰问;(三)对接各有关部门,争取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水毁修复建设资金10万余元建设镇村部分毁坏道路,力争8月底3个点的公路修复工程动工;(四)市交通运输局多策并用创新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扶贫。结合实际制定了《六盘水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细则》,实行省督查、市检查、县考核、乡镇管理、村负责的考核机制,加大督查检查,强化奖惩激励,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到位。全镇全村公路建设完成后,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公路养护扶贫工作,每户一年能收入4000元;(五)市交通运输局领导每月到村指导公路错车道、砂石料场、停车场、群众监督公路工程质量等工作的规划安排,按照产业建设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的原则,发挥交通扶贫的“组组通”公路建设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三是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线上线下工作资料工作做好分工,落实好入户核查。干部走访要有规划,每周完成多少,驻村日记本,群众困难事,都要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常规工作,夯实基础。

以上做法,以总结带动提升,以获得进步。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要继续学好学透政策文件。对于政策文件不仅要背得,但关键是要能为贫困群众带来红利,核心还是在于增加村民实际收入,让农民幸福生活实实在在体现出来。比如建设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山寨村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二是要有远大发展目光。公路建设、产业种植、水库建设发展起来了,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一系列经济效益,而接下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要逐步努力实现。到时候将会有“高峡出平湖,绿水环村绕”的良好生态环境,但关键要做好管护。这里先要做好村民素质教育,这是一个艰巨的系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先行谋划、培训技能,打通思想的关口,必然目标是要带领群众走上“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生活上来;三是要做好产业、公路建设的核心建设的管护工作。创业容易,守业难,合作社人员、贫困户公路管护人员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牢固树立技术学习意识,对建设成果高度爱护,让摇钱树能长期为子生后代创造福利,从上到下压实管护责任,人人参与到管理工作上来,真正实现产业建设脱贫。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0

总书记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没有任何条件可谈。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坚定信心、顽强斗志和奋进姿态,分析应对疫情带来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思想不乱、精力不散、工作不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确保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到20__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我们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以背水一战、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和干劲,坚决攻克贫困最后的“堡垒”、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坚决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努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

当前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之时,我们更需要凝心聚力,以始终饱满的精气神昂然上阵,以不懈冲锋的姿态增强战斗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走实群众路线,做实群众工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俗话说,“乡村要致富,关键有个好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充分说明了乡村党支部的重要性。对于个别村支部作用不强、不明显、软弱涣散的,该调整的要及时调整到位。要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党员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宣传扶贫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强保障。把脱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党的旗帜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1

“花钱刷白墙”投射出的是个别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和价值观。

扶贫应将有限的资金落到扶贫实处,刷白墙类的面子工程目的不过是为了取政绩。在鼻阳市脱货乱象中,口号演地、标语满墙层层表态站队、大话空话似话泛滋的背后,共实是当地官员在执政理念上,仍然停留在“把墙刚白玩花活、改绩”的惯性思维束缚中。

为官一任,造幅一方”。当官,是需要政绩的,也需要政情工程。百姓眼里的官员政绩,是为官者为政期问通过一番辛苦努力而取得的实实在在遭幅国家、社会、民百姓的“实绩”,而不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携取个人升迁的政治资本,热衷于玩面子工程,玩数字游戏,动辄把目标当成绩,把想法当事实,把统计数字当“像皮筋”,为功请賞“想出来”、“吹出来”的“虚绩”。

近几年,中央已经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整肃干部队伍,些精神懈息混日子的干部,吹牛皮说大话玩“花活”的干部,做表面文章的干部正在失去他们的市场,国此,只会玩“花拳绣腿”,最终不但将自己变成损人不利己的“问题官”,还会遭到百姓的唾弃。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2

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传导责任压力、细化工作措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冲刺决战,坚决打好最后歼灭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从来不止是口号和数字,而是千千万万个“与我有关”的故事,吃得上自来水,上得了学,开垦得了贫瘠的土地,也翻得过险峻的大山。精准扶贫,不仅是不再靠天吃饭,而是走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5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减少了153个。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确定的庄严目标。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收官阶段、最后总攻阶段、最后交卷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切不可姑息迁就。只有时刻从严要求、处处实字当头,才能既给困难群众信心,也为基层干部减负,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在脱贫攻坚中,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拒绝“表格扶贫”、“材料扶贫”。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本质上则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我们必须要树立从严从实的干部作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3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个部分,专门列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论述脱贫攻坚,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省市县对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瞄准靶心、补好短板,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以必胜的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而发起和领导的规模与力度空前的有具体期限和刚性任务的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战,是必胜之战。此战虽是硬仗中的硬仗,还在进行时,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但经过党的十八以来的五年持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胜脱贫的有效战法已经练熟,决定性胜利的态势已经形成,全面胜利的进程正在加速,如期完胜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乘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继续猛冲快打,必定可以一鼓而下,在20__年毕其功于一役,使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走进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二、以坚定的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用坚定的理念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比如精准扶贫的思想、有效脱贫的思想,把扶贫放在重中之重的思想,用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想,都是脱贫攻坚的新理念。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一种扶贫方式;就是对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资源进行精准配置,对社会扶贫和市场资源进行有效引导,对扶贫对象进行全过程监测,实现建档立卡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形成“县级统筹、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伟大部署,实干苦干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以扎实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一名扶贫局的纪检干部,一是要紧盯盯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二是要严肃执纪问责,形成高压态势。切实找准在脱贫攻坚中的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细做实,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精准发力,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中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三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扶贫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严肃追究主体责任,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处理;坚持问题导向,做深做细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总之,我们必须以必胜的决心、坚定的理念,扎实的工作,勇于担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党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心得体会 篇34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今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省要培育建设一批消费扶贫平台,通过消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今年6月30日第十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到来之际,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相关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消费扶贫这个重要抓手,以更大的力度和创新举措,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政府、社会、企业和贫困户四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消费扶贫的特点就是政府、社会、企业和贫困户四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通过市场手段,有效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壁垒,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进而形成一个“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格局。

广东人民素有从善帮扶的传统。要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以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参与消费扶贫,发挥各自优势,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等形式,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进一步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提高持续消费力。银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提信心、惠民生、促消费”活动,支持发放扶贫消费券、电子消费券,引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消费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的产品消费需求,从而为致富增收带来经济收益。

二、加大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息息相关,发展扶贫产业是实现贫困户脱贫之根本。要立足于广东贫困地区自然环境、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自然条件以及自身优势打造扶贫产业,引导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通过产业帮扶提升贫困地区和人口的“造血”能力。

结合我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规划,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及养殖产业等,坚持“农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帮扶模式,促进产业升级。以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双创”为重点,帮助搭建全产业链,打造形成从农户种植到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殖,再到大型企业深加工,最终供应给平台和销售市场的链条,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农户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力度,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贷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

促进贫困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引导贫困户开展诸如农副产品认种认养、微田园生产等服务,兴办乡村民宿,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品牌。结合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贫困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做好名人故居、古道古树的修复保护工作,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针对粤东粤北贫困山区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三、通过标准化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

消费端的搭建是消费扶贫的一个环节,长期持续的消费有赖于贫困地区农产品和服务提升水平和质量。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必须实现绿色发展,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逐步健全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在品牌标识、包装设计方面的改进,以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绿色信誉促进绿色消费。

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各地市的农技站等,对贫困地区、贫困户进行技术帮扶,把农业技术、社会力量“引进来”,切实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农民技能,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进入珠三角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的能力。同时,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和区位环境,引导贫困户实现差异化发展,防止产业、项目同质化恶性竞争。

四、着力拓宽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人口,一头连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完善“互联网+线下零售”销售模式,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线下推广方面,深入实施广东“消费扶贫直通车”工程,将产自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展销的形式,优先推广到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社区、园区、商场,帮助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增值超值。广泛组织各地搭建消费扶贫交易博览会推介平台,设立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及推广快递进村等,为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提供便利条件。

线上平台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直播、抖音、众筹等形式,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可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移动岭南优品、东西优选网和阿里巴巴“村淘”、腾讯“为村”等平台,开设精准扶贫优质产品网店,形成稳定的线上销售渠道。借助“农特产品+直播+电商+助农”模式,提高扶贫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为贫困户及村民讲解电商知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信息,克服抗风险能力弱、容易跟风种养、销售渠道信息不通等问题。

五、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道路交通建设滞后、村容村貌需要改善、贫困户素质亟待提升、脱贫返贫风险高等问题,农产品运不出去、旅游消费引不进来,严重制约消费扶贫的效果。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合理利用扶贫资金,加大珠三角地区通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扶贫产业生产基地,完善边远山区物流仓储基础设施,铺设流通服务网点。深入实施环境改造工程,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乡村民俗、传统民歌、传统技艺等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发展乡村旅游,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体验乡村文化的需求。

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乘着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的东风,推动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学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技能素质。要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贫困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贫困户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加强对扶贫企业和贫困群众规范管理、教育,坚持诚信守法、品质为先,严肃查处消费扶贫中的欺诈行为和打着消费扶贫旗号敛财牟利行为,树立良好口碑,形成消费扶贫长期效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