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八月十五叙事作文(通用3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北宋词人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成了后世中秋之作的典范。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妈妈在好几天就忙着张罗买月饼等事,我和妹妹也跟着瞎忙乱,浓浓的中秋之意充满了整个家庭。晚饭时,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大家都在欢声笑语中盼望着皎洁的圆月升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一轮明月终是在大家的期盼中升起了,大方且不失神秘,轻纱似的云烟笼罩这明月,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让人不禁联想起广寒宫中嫦娥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人间一派祥和热闹,月宫却是如此凄凉冷清,即使有玉兔相伴,吴刚伐桂,嫦娥也应该是寂寞的吧!嫦娥该是多么羡慕这烟火人间,长生不老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合家团圆呢?当真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啊!可传说毕竟是传说,它也只是为中秋节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罢了。
按照规矩,中秋美食应先敬请月宫享用,而后是供奉自家祖先,最后才是家中之人品尝。每年的中秋节,爷爷都会带着我和妹妹毕恭毕敬的捧着食物供奉月宫和李氏祖先,今年也不例外。淡黄色的圆月放射出清冷的光,照得小小琉璃人间格外明亮,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也应是十分想念家人的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多么应景。余光中的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是如此的遥远,虽仰望同一轮明月,可柳絮纷飞毕竟不是雪,他乡的明月又怎会有故乡的圆?望着那一轮似是而非的“玉盘”,他乡的游子怎能不燃起一丝,两缕,如轻烟般的乡愁呢?
《中秋之夜》大型文艺节目开始了,华丽的舞台上歌舞升平,柔软的沙发上全家人相谈甚欢,我们在“千里共婵娟”的歌声中将中秋之夜推向顶端……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朋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特色则是吃月饼与赏月。
中秋和春节是一家人大团圆的节日,也是家乡最重视的两个节日。我一直在家村长大,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是两者都有的原故。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节,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向往。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聊天,一面吃月饼,同共绘画着一副美好的中秋图画。
中秋节是一家人大团圆节日的代表,这是长大成人的我喜欢中秋节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它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秋意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多彩,体会家乡日新月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亮,更祈望我的亲人健康快乐,家乡美丽富饶;也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中秋节。
早晨,我早早的起床,穿衣洗漱完毕。看了看窗外,天上飘着毛毛细雨,真担心晚上看不见圆圆的月亮。
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小月饼,外皮金黄闪光,上面刻着四个字“中秋快乐。”我馋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妈妈见了说:“小馋猫,月饼是晚上吃的。”我对妈妈说:“就吃一小块嘛。”妈妈笑了笑,刮了刮我的小鼻子,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看到一桌丰盛的晚餐,都是我爱吃的,有红烧肉、炒河虾、小公鸡……哇!还有我最爱的大闸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晚饭桌上,爷爷讲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的津津有味,仿佛坐上了神舟飞船登上了浩渺的太空。
晚饭后,爷爷奶奶在门外长桌上摆上了大月饼、苹果、菱角、柿子,还有一碗清茶。妈妈告诉我,这叫“敬月光”,是中秋不可缺少的风俗。
这一晚,终究没有看见月亮,但又大又圆的月亮已经在我的心里,像月饼一样甜甜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