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吃月饼的日记(精选3篇)
花好月圆人团圆,“团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也是中秋节的意义所在。
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由此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文化心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世的团圆,“月圆”与“团圆”的意义互相契合,中秋满足了民众祈望和睦团圆的文化心理。
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梦粱录》记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目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婴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掸娟。”更是强烈地表达了中秋的团圆意识。
在中秋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饼的习俗,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全家多少人,月饼就分成多少份,每人都安享自己的一份。如果有人缺席,他的一份就会被保存起来,盼着游子归来享用。这时人们分享的绝不仅是月饼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亲情的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中秋节民间尤其重视夫妇的团圆。出嫁的妇女在中秋时要赶到娘家与父母团聚,当天必须返回夫家,与夫君团圆。俗语说,“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
中秋节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含义。在文人墨客眼中,中秋节的意义是赏月对诗吟唱的良宵;在农民眼中,中秋节的意义是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时日;在女子眼中中秋节的意义则是难得的浪漫之夜;而对商人来说,这还是一个结清债务的日子。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写道:“凡钱债至五月节、八月节,必清结,谓之节关,而中秋视端午尤重。”中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结算日,债务人想方设法地逃过此劫;也是东家与雇工重新确定用工合同的时日,雇工担心在晚宴之后被“炒鱿鱼”,所以胆战心惊,那晚宴就算是山珍海味。也是吃不好的。对于这些人来说,过节也就是过关。
中秋节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上岗了,月亮也出来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小院。这是中秋节中最美的时刻。玩了一天,终于盼到了这一美妙的时刻。洗完澡,端上月饼,坐在小院中,边上月边吃着香甜的圆饼。
就在我正准备吃着月饼的时候,妈妈突然叫我们把月饼放下。我们问他为什么,她说:”你们就这样直接吃像话吗?去,去把爸爸、奶奶、阿姨她们都叫来,我们一起吃。“我们马上出兵去叫人。全部到齐后,我们就坐下去,一边欣赏这美丽而柔和的月光,一边品尝这香甜可口的月饼。
妈妈又叫住了我们,她说让我们坐好,她要给我们一个惊喜。过了一会儿,一个美妙的歌声传了出来。我们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唱歌,我们静静地听着,头轻轻地摇着,手轻轻地拍着。月光下,我们一边欣赏妈妈唱歌,一边吃月饼,那感觉真好!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弄那么多东西,她说:”我们每年的中秋节都太无聊,这次难得人那么齐就弄热闹点。“
原来,中秋夜是团圆夜啊!
中秋节,月亮圆圆地挂在漆黑的天上,星星纷纷躲了起来,家里的饭桌上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桌上一个大大的但没有开的蛋糕,被精心包扎好了,妈妈爸爸和我吃着月饼,桌上一阵其乐融融。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爸爸拿起手机,来到阳台,接起电话:”洪总,麻烦过来漯河一下,有事情。“话音刚落,我手中的月饼落在了桌上,这声音,宛如震碎了我的心,此时,爸爸无可奈何地放下月饼,背起包,拿起车钥匙走向门口,我走过去,拦住爸爸:”吃完蛋糕再走嘛?有些事你不懂。“说着,爸爸走出了门,眼眶的泪珠,顿时顺着脸颊缓缓地流了下来,我重重地坐在沙发上,放眼望去,餐桌上只有桌布和蛋糕。往日,餐桌上好不热闹,灯关着,蛋糕上插着精致的蜡烛,然后我们帮爸爸许愿,争先恐后地吹蜡烛,最后分蛋糕,吃着,觉得奶油吃腻了,就开始奶油大战,把奶油扔在互相的身上,就连爸爸也参与。
我是多么希望爸爸不去应酬,在家里一家人好好过一次中秋节,好好过一次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