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其中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它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我今天就写一下元宵节。
元宵节是农历一月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一个满月,也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阖家团圆。在这一天,人们要赏花灯、吃汤圆、放烟花、猜灯谜……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这一天,我早早地就吃完汤圆,等着妈妈干完家务活,就带着我和妹妹来到天中广场看烟花。天中广场真是热闹!到处是“咚咚锵锵”、“噼噼啪啪”的声音,到处都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只听见“砰”的一声,五颜六色的“连珠花”在空中开放了。空中传出一沉沉悦耳的声音,好像白鸟在欢乐的节日高唱赞美的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串串像葡萄一样的烟花飞上了天空,那些“葡萄”把天上,地下染成了淡紫色。妹妹兴冲冲地伸出小手,仿佛去接那串水灵灵的葡萄,我和妈妈都哈哈大笑起来。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了大地,时而翠绿摇曳,时而金光灿烂……我不禁惊叹:真是美丽而奇妙的烟花!真是应了那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人们纷纷离去,我也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可那绚丽多彩,形状各异的烟花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天是元宵节,老妈去买回来了汤圆皮和果味馅,告诉我说:“小琛,你都10岁啦,该帮老妈做点事对不对?”我回答:“对。”老妈说:“那我们一起来包汤圆,行吗?”“好啊!”说着,我们就开始包起了汤圆。
汤圆真心不好包,因为如果馅给多了,汤圆皮就包不住,给少了,就包不起来。所以,要给足刚好10克果味馅。可能是因为果味馅太香了吧,我这个“小馋猫”可耐不住了,用手指挖了一大坨果味馅迅速放进嘴里,嚼了起来。果味馅真的挺好吃的,我挖的是蓝莓味的,里面还有很多小颗粒,有的很大一块,是酸酸的蓝莓果肉,很有嚼劲。在我吃的时候,老妈已经包完了,看见我这样,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小琛,你去煮汤圆。”煮汤圆我可在行,不一会,我就把汤圆煮的又大又饱满。我给自己盛了10个左右,端上饭桌,又给老妈盛了20个。我坐下来,迫不及待的舀了一勺汤圆,真好吃!软软的,吃的时候糯糯的,还不错。
汤圆真好吃!我爱吃汤圆!我更爱包汤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中国的特色,十分多姿多彩。这不,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大街上人声鼎沸,广场上的人们积极地参加猜灯谜活动,整个小镇上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氛。
而我,到了这一天也是乐呵呵的,因为,每到这个日子,手艺极好的妈妈便会大展身手,亲自掌勺做汤圆!
这又什么稀奇的!有人肯定会不以为然,那你就大错特错啦!看!妈妈刚刚煮好了几碗汤圆,正欲端出,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便紧盯着里面又白又“胖”的汤圆不放了,可见它们的魅力无限啊!香味一阵阵的袭来,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还没放稳,我们姐妹二人便都像是“饿鬼”似的操起勺子一阵虎咽,贪心样惹得大人们一阵发笑。我咬了一大口,外皮很薄,又糯又香,而且软而不黏,十分可口。刚咬开外皮,一股汤便流了出来,一尝,鲜香无比,我忍不出又贪心地咬了一大口,里面的肉也是极为鲜嫩,让人回味无穷。外面买来的可没有这么新鲜好吃啊!皮薄馅多,又这么好吃,那可是只有自家才有这种美味啊!
这一天,大人们吃完晚饭后边聊天边观看元宵晚会,其乐融融,人们不时的哈哈大笑,小孩子则到一旁说着悄悄话,人人都沉浸在这个幸福的世界中不亦乐乎,整个屋子里都洋溢着令人愉快的气氛!
虽然外面天气寒冷,但福星渔港大酒店里热闹非凡,因为,有30个宣城小记者和家长们正在“闹”元宵呢。
听说活动的奖品丰富,小记者们个个想拿第一。我和其他4个小记者被分在第一桌,坐在我旁边的两个是一、二年级的“小萝卜头”,她们撸起袖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奋的表情全部写在脸上。
我们这桌的一位奶奶担负起揉面的重任。只见她一边用灵巧的双手不停地揉、压、翻,还一边给我们讲解着怎样搓元宵,很快一团元宵面就揉好了。比赛开始了,我迅速地拿起一小团面粉,先把它搓成球状,然后用手掌压扁,把豆沙馅放在上边,再把压扁的面团捏起来,放在两个手掌间不停地搓,不一会儿,一个元宵就搓好了。我来不及欣赏自己的成果,赶紧又搓了一个。我旁边的两个“小萝卜头”也是搓得有模有样。
“十、九、八……”比赛倒计时开始了,围在桌旁的家长们看着干着急,可是却不能帮忙,紧张而又热闹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现场。时间到了,仔细看看我们这一桌的比赛成果,不仅有大元宵、小元宵,还有张着嘴巴的元宵……
马上就到元宵节了,我想搓一个大大的“祝福”元宵,让爸爸、妈妈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今年的元宵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包元宵、猜灯谜各种活动,场面真是热闹。同学们在班级里把桌子拼在一起,几个人一组摊上桌布,带上一次性手套,一个个看起来都有模有样的。
开始包了,我揪下一小块面,一捏,碎成粉了,怎么回事?我想:那就轻一点!我又揪下一小块,小心翼翼地揉着,只听“沙”一声,又碎了,边上的小晗小声提醒:“快一点,轻柔一点。”我点头示谢。我把粉捏起来,轻柔地快速揉起来。终于,我成功地包了第一个元宵,圆溜溜的,雪白如玉,真可爱!我突发奇想,揪下来一块,揉一个小团,一个大团,两个叠一块,小在上,大在下,不断拉伸和挤压,再将上面弄几缕头发,当当当当!面娃娃闪亮登场!接下来,我又捏了个爱心,戴在娃娃头上,捏一个蝴蝶结,系在腰上,嘻嘻,又香又可爱!做好了,我望了一眼别人的,真是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看来,天马行空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吗!
同学们做得元宵煮好了,当我吃到自己的“成果”后,嘴里不只是雪白如玉、软糯如糕、香甜如蜜的元宵,还有各种努力、失望、成功和兴奋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我吃完汤圆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广场看焰火晚会。我们一走出小区,便看见外面人山人海,非常拥挤。人们都朝广场走去。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妈妈紧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们俩被挤散了。周围不时传来喜庆的炮声,有的人还放了许多烟花。我们俩走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广场附近。
我们刚到没多久,八点二十分的焰火晚会就开始了。先是在广场上放焰火,广场上的焰火是一个个红色的或绿色的小球。小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会消失,下面又会有小球上升。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个顽皮的小孩跳上跳下。过了一会儿,开始放大型焰火了。一个红色的焰火一下子展开,变得非常大,它刚刚变成绿色,它左下角便又冒出一个向下展开的小焰火,这个焰火还没有完全消失,又有一个更大的焰火出来了,随着颜色由黄到绿它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变成紫色后,就像一张网,又像天空中的点点星辰。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小焰火,这个小焰火没有展开,是一小团密密麻麻的小点点,它一直没有消失,只是慢慢地向下移动。这些花样重复几遍后,又有了新样子的焰火。一个铺天盖地的大焰火后,它剩下了一个个小毛毛虫似的小焰火和一些小亮点,小亮点消失了,毛毛虫却在天空上蠢蠢蠕动。二个白色的大焰火把整个天空照得宛如白昼,人们都拍手叫好。接着,放了一个有趣的焰火,这个焰火是一团小蝌蚪似的带着摇晃的小尾巴的亮点。有个焰火正面看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从侧面看却像一朵鸡冠花。九点半左右,焰火晚会在《难忘今宵》的动听歌声中结束了。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真快乐!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又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明月高照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以表示祝贺。猜灯谜、吃元宵、出门赏月,全家团圆、其乐融融。
今年元宵节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正月十五,还是十六晚上和同学们一块儿在八字桥广场玩甩炮、放礼炮、“跨火叉”……
一开始我们玩“焰火棒”,放礼花。我们互相“传递火焰”,就这样玩了好一会儿,有趣的是,没过一会儿,我刚从许奕博那“借”来火焰,放出火花不久后,“焰火棒”的头忽然掉了下来,掉到地上后不但没有熄灭,反而在地上“横冲直撞”,吓得我们“抱头鼠窜”……哈哈,玩得太开心了!
到了最刺激的环节,大家将废纸和点的礼花棒点燃,于是就形成了一大团火。这时不知道谁从火堆的这一头跳到了火堆的那一头,于是,我们纷纷来模仿他,连大人们都加入了我们的“跨火行列”。妈妈告诉我,这是兴化的一种习俗,叫“跨火叉”,十六夜,跨火叉,跨了火叉霉气趴。大家围着火堆,一边跨来跨去,一边期盼新一年好运来!等火渐渐熄灭以后,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呀!
元宵节快到了,我们这儿有“高灯圆子落灯面”的习俗。今天一放学,我就吵着要奶奶教我包汤圆。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先把一袋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盆中,加入一些温水,拿起筷子用尽洪荒之力搅拌,不一会儿,糯米粉就变成了一个黏糊糊的糯米粉团。我再把粉团搓成一个长条,揪了一小块,搓成球状,大拇指按住中间,其余手指在外面握住“汤圆球”,边捏边转,将它捏成小碗状。我在“碗”中放入一些芝麻糖,然后将皮子往中间合拢。正要搓圆时,我改变了主意:帮汤圆理一个新“发型”,将它的脑袋像捏饺子一样,把汤圆捏成包子状。我挺得意,可妈妈对我说:“不行,这样圆子会破的!”我并不听劝,还对妈妈做了个鬼脸,妈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就这样,我一连包了好几个包子状的汤圆。
该煮汤圆了,我在煤气灶上架锅,倒入水。“滴滴滴”,煤气点燃了,没一会儿,水就沸腾了。我拿着汤圆小心地放入锅里,它们一骨碌沉入水中,呼呼大睡起来。我怕它们粘在锅上,就时不时铲几下。又过了十多分钟,妈妈提醒我:“圆子熟了,可以吃了!”我打开锅盖,立刻傻了眼:只有奶奶包的汤圆静静地漂浮在黑乎乎的“芝麻水”上,我包的“包子汤圆”只剩下皮子沉在水底!妈妈“幸灾乐祸”地说:“哈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包的圆子破了吧!”
不过,我虽然没有吃到自己做的汤圆,但我体验了一回包汤圆,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
一下电梯,就看见一个圆圆的、大大的铁筒,经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奇异筒的名字为“元宵滚筒”。这个家伙一直在不停地转,里面还装有一些糯米粉。
9:40左右,“拜师学艺”做元宵活动就正式开始。教我们的有两位老师,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都非常和蔼可亲,有问必答。阿姨负责准备原材料和卖元宵,力气大的叔叔负责制作元宵。好了,下面就进入正式的制作步骤啦!“首先,要在一个大盆里倒上一些水。”那位叔叔说。然后我们看见他拿出提前做好的馅,看上去是小正方形的、硬硬的、粉红色的,一问便知,是草莓馅的。我心想:我们吃的元宵馅都是很软的,为什么制作之前是这样一个小方块呢?没想到这位叔叔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说:“要拿水浸泡一下,这样的馅既不会融化,也不会太硬。”
由于做元宵需要用机器,就不敢让我们去切身体验,只在一旁观看即可,所以接下来就是观看环节了。只见叔叔把稍经过浸泡的草莓馅放在了盛有糯米粉的元宵滚筒里,奇迹发生了,一个个小方块,竟然变成了小元宵,太好玩了!叔叔又把滚上一点糯米粉的元宵放在盆里,再浇上一些水,然后又放在滚筒里。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好几遍。“叔叔,您为什么要隔一会儿就加上一些水呀?”我又带着疑问去问叔叔,叔叔笑了笑,告诉我说:“这是为了使元宵有黏度,要不就不好吃了。”
在这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我了解了制作元宵的过程,很开心的!大家知道吗?元宵和汤圆是两回事呢!咱们北方人喜欢吃元宵,是现做的,用机器滚出来的。而南方人常吃的是汤圆,是跟包饺子似的包出来的,是速冻的。
今天对我来说,可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不是因为是元宵节,而是因为今天可以亲手包汤圆了!要知道,往常的元宵节我们全家只是出去看看花灯,再吃些超市里的速冻汤圆。然而今天,我们全家要过个不一样的元宵节!
中午一买齐汤圆所需的材料,我就开始和妈妈筹划下午的活动。我们准备设个小游戏:用巧克力豆汤圆为一等奖,家有三人,当然就做三个巧克力豆汤圆;二等奖是包水果糖的汤圆,也是三颗。其余均为瘦肉汤圆、鸡块汤圆,谁先吃到获奖汤圆,谁今年的运气就会好。呵呵,一听这些汤圆名字就很新鲜吧!
不过,话还要先从包汤圆说起。桌上摆好各种材料:巧克力豆、水果汤、肉沫、鸡块丁、一小包水磨糯米粉和一杯温水。到我和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挽起衣袖,有模有样地抓起一小撮糯米粉,在和上几滴水。要软了,不会散开才算可以。谁知我弄了老半天都没达到标准。一会儿是太干,一会儿是太稀,一会儿这裂开,一会儿流得像糊糊一样快......哇,真是太难掌握了,我有点急切!再弄点粉,再来加些水,在我弄得满手是粉的时候,总算是调出个较满意的汤圆。再用大拇指摁在中间,摁它一圈,做成一个小碗形状。起先我总把它捏成一块“圆盘”,多多尝试后,就慢慢像个样子,能摁出个“小碗”来了。
接着,就要往里头放陷儿啦!这是我最期待的,也是我最急切的。我恨不得把我喜欢的陷儿全包到一个汤圆里去。选择真多呀!包一个鸡块丁的,巧克力豆来一个,包个水果糖,还得弄个带肉沫的......品种繁多,手都有些忙不过来了!关键的是要把它们都死死封的面团里,不能它们冒个小头,再一一搓圆。看着盘子里几十个有大有小的劳动成果,我可是激动万分,真想让它们一下子全变成煮好的汤圆,好赶快尝尝我们手艺如何!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挂着大红灯笼……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家属院照的如同白天一样。
傍晚,我来到外面,已经有好多小伙伴了,每个人都拿了许多烟花。不知是谁放了一个飞毛腿导弹,“咚”一声,吓了我们一跳,随后,在天空散开,好看极了。
没多久,秧歌队来了,人们穿了各种服装,举着花灯,有的人脸上还化了妆。在秧歌队进院子的时候,我站在屋顶上,点燃了一个飞毛腿导弹,可谁知道,总是点不着,无奈之下,我将它扔到了一边,点燃了一个小礼花,等到秧歌队出去了,再去点它,点着了。这回,它不向天空中飞,开始乱窜,我赶忙把它按在地上,可谁知道,它还不乱窜了。“咚”一声,向前飞了出去,撞在了对面的墙上,我再一次把它捡了起来,它不再捣乱了。
逗得秧歌队的人,都心不在焉的扭秧歌,看我放的礼花。我又拿了一个飞毛腿导弹,这次一下就点着了,可它还是和我作对,我这回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它一顿,它开始学乖了。
秧歌队走了。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的笑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在我的脑海里,装着许多五彩缤纷的事,有难望的事,伤心的事,可笑的事,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事发生在今年的元宵节。
正月十四,大街上响起了爆竹声,演化把天空装饰得格外美丽,喷出了红的,紫的,黄的,粉红等各种颜色。这时,我耳边传来一阵“滴答滴答”的号子声,也传来了咚咚的鼓声,走进一看,原来是龙灯呀/只见浩浩荡荡的舞师们舞着龙灯,走过大街,走进了人民府又是一阵烟花声。威风凛凛的龙朝着政府大门三鞠躬,随着舞师们舞法,龙滚起身子,绕着“S”形线舞起来,真是精彩极了/喊的人很多,喊了以后,都啧啧称赞。龙为了吃得上龙珠,就飞快地跟着龙珠跑。
在精彩的龙灯和美丽的烟花中,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观看着,瞪着龙灯,我们都钻进龙灯的肚皮下面。这次的元宵节可比往常来的好看多了。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元宵,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元宵,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 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吃完元宵,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以前都是年,元宵节一过,年也就走远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听说鲍店煤矿文化广场七点半要点放烟花,晚上七点多一点,爷爷、奶奶、爸爸、老妈、叔叔、婶子、小弟弟和我一起走出家门。
七点半到了,随着几声炮响,美丽的礼花腾空而起,拉开了焰火晚会的序幕。之后就有几个大的礼花拉响了,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的明亮万分,礼花在天空上炸开,仿佛一朵美丽的菊花盛开在黑暗的天空,炸完之后的火星,像是流星向我飞来;最精彩的是四五个礼花同时升空,把天空变成一个巨大的、五颜六色的花园;有的礼花炸完后,又分出了许多无数的小礼花,有的小礼花还在空中四处游荡,引得许多人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天空中的礼花有红的、绿的、白的、五彩缤纷,美丽夺目。
元宵节的那一天,我家的门铃“叮咚”一声响了,我忙问:“是谁呀?”只听门外一个宏亮的声音说:“小宝贝快开门,我是李叔叔,来给你们拜年啦!”
我心想,叔叔刚从寒冷的外面进来一定很想暖和暖和,我就给他泡了一杯热热乎乎的茶水,又把糖果、水果、瓜子、话梅等小食品端到叔叔面前让叔叔吃。李叔叔看我忙前忙后,向我摆摆手说:“别忙了乖孩子,你真是个热情的小主人呀!”我听了这话更积极了,又给叔叔拿来了香烟、打开了电视,我的表现让爸爸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爸爸跟叔叔聊了一会儿,叔叔就要走了,我和爸爸把叔叔送到大门口,我对叔叔说:“再见叔叔,外面路滑你要小心点,下次一定要再来我家玩儿。”叔叔对我挥挥手说:“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今年元宵节那天早上,我还没起来就知道今天一定是元宵节。因为妈妈煮元宵的味儿早就飘到了我的鼻孔里。在我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时候,就仿佛听到元宵在我耳边说,快起床吧。我随着香味来到厨房。妈妈早已做好了元宵,正等我们上桌儿呢。我吃起了元宵,嗯,好香啊,新鲜的、嫩嫩的,滑滑的,还是我最爱吃的芝麻味儿的。元宵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都把作业完成后,妈妈带我去了表姐家。我们在表姐家玩了一把“大富翁”,还玩了两把“天使衣橱”就去看花灯了。
今年的花灯真的很好看,有各种各样的,各个乡镇都做了花灯,还有我们学校做的话灯呢,灯的颜色大多数都是红的,但最吸引我的是下马河乡做的那盏花灯。我们还在花灯旁照了相。
那一天真美好,会成为我一段美好的回忆!
今天是2月14日,是中国的元宵节,也是西方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所以早上,有好多人趁着这一天把爆竹全部放完。早上,我还睡眼朦胧时,就被一声剧烈的声响吓得差一点掉下床去。我飞速地穿好衣服,守候在桌旁,等待着美味的早饭。今天的早饭,姥姥给我们准备的是米酒煮汤园,我吃了15个呢!早饭后,我们准备去看电影了。
我们今天要看的是过年热映的电影。到电影最后一刻时,我十分感动,满含热泪。看完电影后,我回到了家里,又拿了我留在元宵节放的炮,全部放完后就回家吃午饭了。
下午,我叫了几个小朋友下来玩,我们一起去滑冰,一起去买灯笼,一起去烤火,玩得不亦乐乎。时间过得真快呀,不久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各自快乐地走在回家路上,享受家人准备的美味。
晚上八点,我们一起看元宵晚会,一直看到节目全部结束。今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节。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洗好脸刷好牙后,我就来到厨房看妈妈和奶奶做元宵。
我在一边看了好久,于是我也开始帮她们做元宵,突然,只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元硬币放在碗里用开水烫了一下,然后包进了元宵里;我好奇的问奶奶:“为什么要把硬币放到元宵里呀?”奶奶说:“这个呀叫做‘财气’,意思就是谁只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元宵,今年就会很幸运,很有福气,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的。”终于我们把元宵都做好了,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我在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包好的元宵轻轻的倒进了锅里;我在一边心里偷偷的想:我一定要吃到‘财气’,没过一会,只见锅里白白胖胖的元宵个个都漂了上来,“好了,可以吃了”奶奶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好碗在一边等着了,我是第一个盛的,奶奶说:“元宵粘,又烫,一定要慢慢吃啊!”我慢慢的边吃,边用筷子戳碗里的其它元宵,看看硬币有没有被盛到我的碗里,好像都没有,我刚开始的那股高兴劲立马就没了,当我第一碗吃完后,大家好像都没出声,哈哈,原来大家都没吃到,这时我又高兴起来,于是我又去盛了一碗,吃着吃着,我看到碗里有个元宵比其它的都大一些,于是我就咬了一口,耶!我立马就叫了起来,我吃到‘财气’了,一个硬币从我吃到的元宵里漏了出来,我开心极了,奶奶她们也都高兴的笑了起来。妈妈把我吃到的那枚硬币贴到了墙上,我开心地吃完了剩下的几个元宵,然后妈妈就带着我去上学了。
今天这个元宵节,过的真快乐!
元宵节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往盆子里倒了一些糯米粉,然后用温开水搅拌好。奶奶捏一小块糯米粉,搓搓圆,又往里面塞些芝麻馅,再搓搓圆,成了!我一看,啊,圆圆的,大大的,真想咬一口解解馋!
一会儿,爸爸进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做一个给我看看。”我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自以为做元宵很容易,哪知道做起来是那么难,不是搓不圆,就是散了架。我索性抓起一小团面,捏成像一只小的样子,再拿点肉放在里面。最后,我想把元宵拢上,可总是拢不圆。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你做的不对,应该用手心和右手手指转圆。”我照着奶奶说的去做,啊,终于做成了!我连忙拿着圆子给爸爸看,爸爸夸奖了我。
后来,奶奶又教我做小鸭子、元 宝的小玩意儿,可好玩了!这天晚上,我很有收获,又学会了一种生活手艺!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来临了,我们来到古城平遥赏灯。
平遥城里张灯结彩,有浓浓的节日气氛。这里的灯真多啊!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这里的灯真亮啊!从远处看,火树银花,灯火辉煌的一片。这里的灯真美啊!有的.是张牙舞爪的九龙戏珠,有的是活灵活现的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可爱机灵的昆虫宝贝等等。其中最多的还是憨态可掬的老鼠灯,形象生动的老鼠嫁女,老鼠拜年,兔年好运来,祝福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大吉。这么多花灯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福娃灯。五个吉祥物做着各种动作,温柔的贝贝在划船,憨厚的晶晶在举重,大哥哥欢欢在欢迎各位游客,驰骋如飞的迎迎在跑步,善良的妮妮在做体操。五个可爱的福娃预示着奥运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周围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天空中的焰火五彩缤纷。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这高科技的花灯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不过,虽然烟花很美丽,但如果我是烟花制造者的话,我就不会添加烟花药剂,让烟花产生发烟效应,因为真是太污染环境了!
白天,我们去了关东古巷,那里人山人海,音乐声、说话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真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呀!关东大剧院里有舞狮表演、跳民族舞、踩高跷表演;还有卖糖人的,在大米上刻字的,捏泥人的……真是引人注目,让人流连忘返!最令我喜爱的是踩高跷,“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在最前面探路,猪八戒这个大耳大鼻的贪吃鬼扛着九齿钉钯在后面保护唐僧。咦?沙和尚和白龙马哪里去了?哦,我估计白龙马是回西海龙宫过年去了,卷帘大将沙和尚会不会又偷偷去天庭上打琉璃盏了?哈哈!
看过了令人捧腹大笑的踩高翘后,我一眼就发现了糖人。于是,我就向爸爸妈妈央求买一个糖人,经过我的软磨硬泡,他们终于同意了,我们就向长得像龙的队列走去,经过漫长的、无聊的、一个小时的等待,我终于有了一个小猴子图案的糖人。于是,我就心满意足的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欢乐,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元宵节那天吃完了晚饭,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来到了安定广场。安定广场的人多,人山海,热闹极了。
安定广场的灯也多,各种各样的灯照亮了整个广场,有会游的鱼灯,有会跳的兔灯,还有五彩缤纷的花灯。我的灯也不错哦,是个七星瓢虫灯,它不仅发光,会唱歌,还会翻跟头转圈呢。广场上最特别的要属那个漂亮的大兔子灯,它的高子很高,比我爸爸的个子还高;它的头随着音乐不停地转动,象在跳舞;兔子身体里还安了个椅子,上面还坐着一个小朋友,真有趣啊,我也想坐到里面去试一试。安定广场的许愿灯也多,人们放飞自己的许愿灯。希望能梦想成真。天空中飘满了五颜六色的许愿灯,象繁星一样在天空中闪耀,连月亮都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
这个晚上我过得真是快乐极了,这真是个快乐的元宵节!
每到元宵节,我们便会煮元宵,看花灯。
今年元宵节那天早上,我还没起来就知道今天一定是元宵节。因为妈妈煮元宵的味儿早就飘到了我的鼻孔里。在我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时候,就仿佛听到元宵在我耳边说,快起床吧。我随着香味来到厨房。妈妈早已做好了元宵,正等我们上桌儿呢。我吃起了元宵,嗯,好香啊,新鲜的、嫩嫩的,滑滑的,还是我最爱吃的芝麻味儿的。元宵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的花灯真的很好看,有各种各样的,各个乡镇都做了花灯,还有我们学校做的话灯呢,灯的颜色大多数都是红的,但最吸引我的是下马河乡做的那盏花灯。我们还在花灯旁照了相。
看完花灯,三姑就带我们去吃串儿,可是那时我已经吃不下了,唉,真是还想多吃点儿。
元宵节是中国十大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是因为能够吃到美味可口的元宵,而是因为能够观赏绚丽多彩的花灯。
元宵节这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董子文化街。
今年的花灯多种多样,五颜六色的花灯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成百上千的红灯笼高高地挂着,真是一片灯的海洋、人的世界啊!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海底世界”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鲤鱼跳龙门”,有两条橙黑相间的鲤鱼在半空中跳跃;接着看到了热带鱼,鱼的身体上有几条黑色的条纹;接着,我又看见了斑点鱼,鱼淡黄的皮肤上点缀着一些黑色的斑点,栩栩如生,真的像到了海底世界。
还有几个大灯,比如说:“回家看看”讲的是几个孝顺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家乡陪伴父母,为父母捶背、做饭,让我明白了孝道为先;“长命百岁”讲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他仍然很健康。
还有一段小路叫作低碳之路,为了不污染环境,提倡骑自行车出行。它让我明白了怎样低碳生活。我不但欣赏了绚丽多彩的花灯,还明白了一些道理,真是收获多多!
今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路奔波”去猜灯谜,你们一起看一下吧!
九点,我们去图书馆猜灯谜。刚进去,就看见一位阿姨正在挂灯谜,已经有人在猜了,我急忙凑了过去。我看了几眼,松了口气,原来这么简单啊,我已经猜出了四五个。九点半,开始了。我急忙去把灯谜给撕下来,可是已经被别人撕下来了。我急忙寻找新的“猎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猎物”撕了下来,然后跑到爷爷奶奶这让他们排队,接下来,我紧跟着挂灯谜的阿姨,如果挂的灯谜我会的就撕下来,这样,我的成效大大增加。我去排队,去兑奖,诶呀,全对!我高兴地都快要跳起来了,而且还有更高兴的,奖品是文具!接下来,我的手根本停不下来,东撕一个,西撕一个,直到其他的谜语我不会为止,累得我精疲力尽,不过,看着我的“战利品”,我的疲劳全都没有了。回家数数,有四十五个奖品呢!
晚上六点,我去少年宫,干什么,你们一定知道了吧!我们到了之后,先看看灯笼,过了一会儿,开始了,我立刻看了起来,“风平浪静”打一城市,是宁波,我记好号码、答案,准备待会去兑奖,“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对,一定是六神无主。就这样,我猜出了好多的谜语,我去兑奖,没想到,一些已经被别人猜中了,我只有五个答对了,得到五张奖券,兑成五只牙膏,我的心里有些小失落。
这次元宵节,我即长了知识,又乐在其中。
听妈妈说,明天就是元宵节啦!我高兴地问:“妈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我和妈妈一起上网查了查,原来元宵节是古时候人们庆祝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晚上,我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包元宵。我看到奶奶先把面粉倒入盆中,然后用开水烫面粉,再用手揉一揉。好了,终于可以包元宵啦。我们包了各种各样的元宵,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六边形的、陀螺形的、飞碟形的……
今天是元宵节,一大早就起床,吃了我自己亲手包的元宵,心里美滋滋的。吃完元宵,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花灯。到了中街,我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小老虎的、小象的、小蛇的、还有小房子的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最后,我决定买了一个会吹泡泡的小象花灯。
我好开心啊,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年元宵节要吃汤圆,放烟花。
妈妈煮好汤圆啦,我迫不及待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啦出来,粘粘。甜甜味道好极啦!
元宵节可少不啦观花灯。吃完元宵,我和爸爸来到阳头广场。这里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老虎。“吃草”兔子。还有在“游动”鱼儿,真是五花八门。爸爸给我买啦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歌。我连忙拿起我老虎灯加入闹花灯行列,之后我和爸爸去放烟花。
放烟花可有趣啦,烟花种类真多!有还有在放甩炮……人们正看得起劲,忽然,一个淘气小朋友扔甩炮,人们吓得四处躲藏;我跟着爸爸放礼炮它喷着火焰天空冲去,“啪”一声爆炸啦,放出五彩鲜花。
元宵节真有趣!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元宵节。是一个团团圆圆日子,在这个团团圆圆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吃汤圆、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灯谜。
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汤圆,脸上露出洋溢笑容。嘴里不停地吃着汤圆,非常高兴!
吃饱喝足以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开着车边走边看,夜空中美丽烟花,心里乐呵呵。不光是我们乐呵呵,就连马路旁边陌生人也笑嘻嘻。
吃完也看完之后呢,我们就开始猜灯谜。我首先考是我妹妹,我说:“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说:“是不是打一动物名?”我点头说是。她脱口而出:“蜗牛。”我一下子愣住,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聪明。就这样以此类推,我考完每一个我家人。只有一两个人答不上来,早知如此,我就给他们出最难。
该做都做,可是,就是觉得还有什么没做。我想起来,是放飞孔明灯,我们一大家子人一家买一个孔明灯。我们把火点燃,心里许一个愿望,然后让孔明灯带着我们愿望飞翔辽阔天空。我许愿望是:希望全国人民元宵节快乐!
这真是一个又快乐又难忘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