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晚上,妈妈从冰箱拿出两袋汤圆,一袋是牛奶味的,一袋是黑芝麻味的。
妈妈用剪刀把汤圆的包装袋剪开。雪白的、圆滚滚的汤圆就像一个个乒乓球一样整齐的排列在塑料盒中,正准备着让人们拿起来比赛;牛奶味的汤圆就像一个个弹珠躺再塑料盒中,随时准备发射出去。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水烧好了,可以煮了。”先把黑芝麻汤圆倒进沸腾的水中,妈妈就用勺子在水中顺着锅边推动汤圆,我问妈妈:“为什么用勺子推汤圆?”妈妈说:“防止汤圆粘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妈妈把牛奶味的小汤圆也倒进锅中,这样一来就像“大人”在教“孩子”们再水中游泳,“小孩子”在水底正在练习憋气,而“大人”在水面上飘动,好像是在喊:“孩子可以上来了。”“小孩子”真的很听话,一个接一个的浮了上来。妈妈用勺子推了推汤圆,这些淘气的孩子们好像在给大人们展示自己的游泳技术,飞快的旋转着。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把锅盖打开,只见汤圆就像玩够了一样,在水面上静静的漂浮着,妈妈说:“准备吃汤圆。”妈妈把每碗都放四个大汤圆和四个小汤圆,再放一勺汤,汤圆在汤中就像一朵花在飘。
今年的汤圆格外的好吃!
每到元宵,我们家乡都要吃汤圆,家乡的汤圆是用水磨的糯米做的,搓得圆滚滚的,柔柔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
刚搓好的汤圆雪白雪白的,像一只只小雪球。水一开再把汤圆倒进锅里,一会儿汤圆就浮起来了。这时就可以吃了,熟了的汤圆颜色变了样,晶莹透亮,有点带褐色,裹在里面的猪油、芝麻玫瑰、白糖馅隐约可见,个儿也比原来大多了。汤圆又香又甜,揭开锅盖,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闻到这种味道时,谁都会馋涎欲滴的!
用筷子把汤圆夹到嘴里,只要用牙齿一碰,甜甜的.香喷喷的馅儿就会流出来。汤圆真会透人心呀!如果你没经验,使劲咬一口,这香甜的馅儿就会像一股喷泉,你的嘴角外也会沾满乌黑发亮的馅油,还会溅在你的脸上,衣服上,这时你的舌头一定会感到烫焦似的发疼。
每年,家家户户都吃汤圆,汤圆的味道甜甜的,意味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它也象征着在外地打工的人吃上汤圆就想起家乡。
元宵节那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做元宵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面粉、可乐粉、芝麻陷,先把一团面把它和好,为了不让面粘,可以把面粉洒在面里,然后再把面从中间切开,把可乐粉放到一边的面里,再把两团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面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个小饼,然后把芝麻馅放进去,然后把口封好再团圆来就可以了,元宵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这样才像真正的元宵了。
煮时用下面漏的勺子把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锅里,煮时要用热水煮,煮的时间要半个小时,因为皮有点厚,等了10分钟、5分钟、3分钟……我很想快点吃上元宵。
不一会元宵出锅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来,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元宵放到碗里,想用筷子夹起来吃,可是妈妈看到了,拦住我,说:“现在元宵很烫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着,我拿起小勺子,轻轻地盛一个,然后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元宵放到嘴里,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着这既漂亮又好吃的元宵,我又想再吃一个,我又慢慢地品尝这“神奇“的元宵,这元宵是我自己包的,我吃着元宵不禁笑了起来。
经历了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过程。我觉得第一次包元宵我很有收获,知道了妈妈以前是那么辛苦地为我们做饭是多么不易,我们做孩子的要帮父母做家务。
元宵节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要学包汤圆,并且要吃自己包的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容易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把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感到特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