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传说及由来作文600字(通用3篇)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国家全体人民都要庆祝它的,就像过生日似的,大家都来纪念它。国庆,指的是开国纪念日。那么一月一日的,“元旦”又如何解释呢?我坐在那,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去请教爸爸了。
爸爸听了,想了一会说:“‘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如果拆开了,‘元’就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引伸为‘天’,就是某一天,合起来就成了第一天了。因此,‘元旦’就是开始之日。在我国,把这个开始之日定为哪一天,各个朝代也不一样。夏代定为正月初,一,殷代定为十二月初一;周代定为十一月初一;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又定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才恢复了夏历,也就是把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以后呢,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到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改用公历,把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建国以后,使用公元纪年法,把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了。”我听得简直入迷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今年元旦,特别冷。狂风劲扫,扫到光秃秃的树干上,枯枝被风摇得吱吱作响。可这丝毫不能阻止人们迎接新年的热情。雪从天上“簌簌”飘落,落在地上,瞬间,化作一滴水。倒写的“福”字,四四方方,红彤彤的透着喜庆,喜庆中又透着红彤彤。家家户户,大门两边,挂着一幅幅春联,规规矩矩地悬着,悬在最上边,是“吉星高照”“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遒劲的字体,典雅凝重,有着华贵如火焰般的气息。这火红的气息,足以抵御寒冷,带着人们走向新的一年。
夜晚,华灯初上,放鞭炮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远方,鞭炮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轰”!天空中,绽开了一朵朵五彩的花瓣,也绽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吱——”,留下长长的欢呼声。鞭炮炸出了浓浓的年味,炸出了过往的回忆,也炸出了对未来崭新的憧憬。
窗前,蒙了一层薄雾,湿淋淋的,透着十足的寒气。寒气中的人们,倒分外精神。就连那光秃秃的枝干,今天也更显挺拔。一切,都在不约而同地以新的姿势迎接元旦的到来。
去年的鞭炮还在噼里啪啦,春天就来了;柳条还在发绿,蝉儿又叫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光匆匆不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