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300字(精选27篇)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端午节,既简单又平凡的节日,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
小时候,我不会看农历,不知道什么叫五月五,什么是八月十五。只知道只要奶奶家门前挂上用来驱赶蚊虫的艾草,端午节到了。
哼着小曲,我蹦蹦跳跳地爬上了楼梯。突然,我停住了,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几根长长的、绿绿的、充满生机的艾草。我看着那几根摇摆的艾草,心“怦怦”跳个不停:端午节,要到了吗?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我急忙地冲进家门。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果然有糯米的香味和粽叶特有的清香。
跑进厨房,只见厨房里的一切都忙碌着:高压锅“滋滋”地唱着歌,肚子里装着又香又甜的糯米;粽叶和白线搭配着工作,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粽子。
这个时候,姐姐跑了过来,她兴奋地叫道:“走,我带你去看看哥哥的好东西!”说完,她便拉着我向房间跑去。
到了房间,只见哥哥得意洋洋地拿着一个有五彩绳系着的粽子形香包。我和姐姐眼睛都看直了,十分羡慕。
“哥哥,你这个是哪儿来的呀?”我好奇地问哥哥。哥哥笑了笑:“香包吗?是你的啦,我玩玩。”“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啦,可是我就不给你。”我嘟着嘴,看着明显比我高半个身子的哥哥,有点不高兴。
“吃粽子啦!”妈妈走到房间门前,看着吵来吵去的我们,笑着说到。粽子?太棒啦!我趁哥哥不注意,抢回香包,跑向了餐厅。
圆圆的盘子里放着三角形的粽子,粽子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我爬上椅子,迫不及待地喊到:“我要吃肉粽!”不一会,一个白白的粽子出现在我碗里。不一会,它便跑到我肚子里去了。
就这样,我们开开心心地过完了端午节。
晚上,躺着床上,我在睡梦之中又过了一次端午节。
“吃粽子了!”妈妈大声的吆喝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大眼睛看着妈妈。
“快点起床了,看给你买了耍线、桃篮和小香囊,马上帮你系在手腕上。”我一个翻身,赶紧爬起来坐着,伸出两只小手,让妈妈帮我系耍线和桃篮,还顺手把小香囊挂在了脖子上。虽然我也老大不小的了,但还是特别开心,因为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每年端午,都是外婆家买这些东西,还有一套衣服,叫端端衣。听说只要孩子们穿戴上这些东西,既保平安又避邪呢,还有就是在这天要插艾草和吃粽子。想着那清香的粽子,我的小肚皮已经开始咕噜咕噜叫起来。下了床准备去刷牙,只见餐桌上已经摆满了早点,有各种口味的粽子、绿豆糕,还有鸡蛋,看的我直流口水。我神速般的洗漱完毕,和妈妈一起吃起了早餐。
我和妈妈边吃边聊,为了显示我的博学多才,我向妈妈介绍,其实过端午并不是为了品尝美味的食品。妈妈笑着说:“那是为了什么呢?”传说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楚国眼看要被秦国侵占,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绝,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汩罗江而死;楚国百姓非常悲痛,渔夫们划船没有捞到屈原的真身,为了不让鱼虾吃他,把煮熟的糯米团和鸡蛋投入江中,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再吃屈原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粽子。妈妈笑着说:“原来你知道的蛮多的嘛。”哈哈,我还知道呢,听说它还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哦。
闻着飘着清香的粽子,我不禁在想,端午节不仅仅是插艾草、吃粽子和传承历史的习俗,更要有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有个叫屈原的楚国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就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听信-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而赛龙舟就是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就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就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而粽子则就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鱼虾吃食,故而将米饭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尸。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是名称最多的节日。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两千多年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如今,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丢弃了许多迷信风俗,但是弘扬爱祖国的热情依旧不减。它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法定假日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五月节等,20__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我们很开心,因为我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粽子。各种各样现状的都有。有很常见的三角形,有正正方方的方形,有像轮胎的圆形,和笔直的竹筒形,还有奇形怪状的花形。粽子的陷也有很多很多种,有吃在口里香香的花生陷,有吃起来超香的五仁陷,有很有嚼劲的肉馅,和一下甜到心里的蜜枣陷,还有超级好看又吃起来很甜的水果馅,还有很黑又吃起来软软的黑米陷,和闻起来香香的又吃起来有嚼劲的糯米味,这些东西我都爱吃,超级喜欢五仁陷的。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叶。艾,又名艾蒿。它的茎,叶所产生的奇特的芳香能够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还能够把它上头的叶子摘下来打碎来和土豆泥一齐做成了艾叶土豆饼,是很好吃的。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后有一个坏人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把屈原赶走了,之后秦始国把楚国灭亡了。屈原没了国家,跳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闻讯立刻划船捞救,一向行至洞庭湖,之后人们划龙舟、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有关。
农历五月初五,我们盼望已久的端午节到了。听老师说,端午节的有来生一个传说,传说农历的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跳河自尽,人们为了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所以包了许多粽子放进水里,让鱼儿吃好吃的粽子,从而保护屈原的尸体。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走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粽子来。我拿了两片粽叶,把粽叶叠起来,做成一个窝,在里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后放了一大勺肉,再用糯米盖起来,我正准备扎绳子的时候,糯米像调皮的小孩跳了出来,妈妈说:“你不要放太多糯米,而且要包紧一点。”我听了妈妈的话,倒掉了一些糯米,果然糯米没有露出来,到了最后一关了——扎绳子,我随意扎了一个节。我把粽子放进碗里时,不小心又拉了一下绳子,这下可好了,我又得重新包了,就这样反复折腾了很久,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妈妈把粽子放进过两天,告诉我大火要煮一个小时,再把大火调成小火,煮半小时,经过一个半小时,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粽子,解开绳子,尝了一口,哇!我包的粽子真是太好吃啦!吃完粽子,我和妈妈打开电视,我们看到了赛龙舟比赛。
屏幕上出现了四条龙洲,分别是红、黄、蓝、绿队,随着一声令下,龙舟都冲了出去,龙头上有一个人,他正在打鼓助威呢,他的后面有八个队员正在奋力地划船,他们每个人都鼓足力气,不甘落后,看起来厉害极了!最后,代表我们县的龙舟队赢了。
今天,我不但跟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的手艺,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赛,真是愉快而难忘的一天!
早晨,我和妈妈吃好早饭,走到电脑旁边,开始查起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我输入端午节三个字以后,电脑的屏幕上马上显示出了我要查找的资料,我就迫不及待地抄了起来。电脑里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古诗、来历,和传说。其中,我最敢兴趣的是古诗,上面写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小古诗,古诗陆游的内容是这样的《乙卯重五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写了“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这首诗还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建的内容。
到了“端午节”那天,心灵手巧的姑娘们早就聚在一起做香袋了。小朋友们一人胸前挂一个,有红的、有黄的、有深蓝的,还有翠绿的。别提有多好看了。大人们就忙着包粽子了。伴着一阵阵糯叶的清香,粽子煮熟了。香香的粽子有白米粽、赤豆粽、蜜枣粽。应有尽有、美味无比。
中午过后,赛龙舟比赛正式开始,大人和小孩们三五成群地去龙舟大赛的现场观看节目。那里已经聚集了五颜六色的龙舟了。每一条船上的人都穿着统一的昭服装,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整洁而又壮观。比赛开始了,每条船里的人都用力地划着木桨,而且还很整齐呢!龙船向前快速地驶去,仿佛就像一只箭。水面的波浪拍打着斜坡,一浪接着一浪。观看的人也不甘示弱,为他们鼓劲加油。不知不觉,比赛就结束了。
胜利者就高兴地蹦了起来。我也为他们感到自豪。这就是有趣的“端午节”,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粽子,又能看赛龙舟比赛,我太喜欢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源自一个传说。
在古时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国家衰败之时,想为国家出力,却怀才不遇,愤而跳江。他当官时,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期望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所以,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吃粽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粽子下锅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在空中飘荡,让人神清气爽。粽子煮好了,将其剥开,不用刻意的摆盘,只需将粽子随意放在盘子上,绿油油的粽叶拖着晶莹剔透的嫩白色粽身,米粒色泽饱满,透着光芒,每一粒都是椭圆,一个个挨挨挤挤,却又各不相粘,让人垂涎欲滴。几颗红枣像宝石一样点缀其间,令人食欲大增,又像一件精细的艺术品,。这难道不是大师之杰作吗?
片刻,粽子特有的香气便吸引着你的味蕾,那是粽叶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红枣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粽子嚼劲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荡,忍不住细细品味。
这一个个民俗文化,是五千年华夏礼貌中一颗颗明珠,我们要让它传承下去。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跟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跟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跟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跟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使我受益匪浅!
五月五日端午节,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设定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入河中,人们怕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肉身,而向河中投入粽子,在河面赛龙舟。千百年来,吃粽子,赛龙舟,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端午,奶奶手工粽子的味道。
小时候,每逢端午,奶奶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爸爸妈妈不准许我吃现成饭,总让我给奶奶打下手。洗粽叶、调粽馅、包粽子、绑粽子…….妈妈帮着调馅,奶奶负责包粽子,而年幼的我则端着一大盆水洗粽叶。“一片一片慢慢洗,小心别弄湿衣服了。”“知道啦。”身后总传来奶奶不放心的叮嘱。洗完整齐放进小盆子里,我打起了帮奶奶包粽子的鬼主意。“奶奶,我来帮你。”“好呀,来这边坐,我来教你。”我撸起衣袖,打算大干一番。“丫头喜欢那种馅啊?”“就光包糯米的。”“先拿着这片粽叶。”…….只见奶奶手中左转一下右转一下,一个大大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刚塞好馅,叶子一滑全散了,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的小模样不禁笑出声来。
妈妈也加入了包粽大军的队伍。
“先这样在这样,好啦”……我开始认真的学着。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形状特别,不成模样,但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却包含着来自一个家人的爱。端午未至,粽香却早已传遍千里,甚有端午的温馨气氛。又是一年端午,却与爷爷奶奶相隔千里,莫名怀恋故乡。
年幼时的美好画面被粽香勾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光有情让粽香悠扬;岁月无情让两鬓斑白。想吃粽子却又觉得无味,是因为这没有爱的味道吗?我想,是的吧,奶奶的手工粽子总有这浓浓的爱的清香。
粽香飘飘传千里,思恋遥遥万里传。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大家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儿过五月初四。一大早起来,我看见奶奶拿着一根根艾草和一株株不知名的植物,插在家中的每一个门框上。我挠着头,笑嘻嘻地问:“那是一种什么植物?”奶奶笑着说:“这是菖蒲。”奶奶还把艾草和菖蒲捆成一把放在后锅和水缸中,听说这样可以驱虫避邪呢!
我们这儿的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啦!奶奶和妈妈要包粽子。她们准备好干净的箬叶、泡好的糯米、调制好的肉和豆沙。我从来没有包过粽子,今天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妈妈给了我一些糯米和豆沙,让我包豆沙粽。我拿着两片箬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两片箬叶背对背靠在一起,在距离箬叶尾部三分之一处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在圆锥形里先装一勺糯米,再装进一勺豆沙,最后装一勺糯米覆盖在豆沙上,用勺子压紧,把多余的水分挤掉。接着用剩下三分之二箬叶把圆锥的底面封好,把底面突出的两个角往下压,把多余的箬叶从中间捏住,往左压,最后用棕榈叶制成的绳子绑紧。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已经浪费了好多箬叶。粽子真是吃起来香,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呀!只剩最后两片箬叶了。我把它们卷成一个圆锥形,在妈妈的指导下,总算包好一个粽子。虽然样子有点儿难看,至少是成形了,可以放进锅里煮了。我心中美滋滋的。
到了傍晚,家家户户客厅的供桌上摆着一只白斩鸡、一块大腊肉、一盘粽子、一盘水饺,还盛着五杯家酿的红酒呢!有的农家还保留着传统的习俗——敲白粿和糍粑。供桌摆好后,点燃两根蜡烛,烧香拜仙,放鞭炮。仪式结束后,才能吃饭。
家乡的端午节有着自己独持的习俗。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歌说的就是端午节的热闹情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和重阳节。此外,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吃饱了,不要吃屈原的尸体。
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过端午节,我跟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着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笨手笨脚地包了起来。我心想:“要是在粽子里放一颗糖岂不是可以变成“幸运粽子了吗?”说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里拿了两块糖果,放在了一个粽子里,把它包好之后,放在锅里开始煮,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
我一直都没有忘记我的幸运粽子。那时,我是多么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运粽子”呀!“揭锅了!揭锅了!”姥姥大声地说。我迫不及待地从沙发上蹦下来,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粽子。我连吃了四个都不是幸运粽子,但当我吃到第五个的时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滚动着,我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幸运粽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运的小男孩”,这个称呼很帅气吧,我也很喜欢。
吃饱之后,我就和姥爷拿着镰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园里,我一边割,一边说:“为什么要割艾草呢?割下来后,它有什么用处?”姥爷说:“艾叶既是药材,它又可以插在门上,避邪。”我听了姥爷的话,心里想:“这么有名的东西,我还问姥爷,真是见不多识不广呀!”
端午节真快乐,真有趣!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节,真好!
今天是端午节,以往的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过,那热闹的气氛、浓浓的端午节味儿,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忆中,端午那天,外婆一见到我们,像小孩那般乐开了花,忙着拿黄瓜、黄金瓜、麻花塞进我们手中。
既然是端午,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桌上放着粽叶、糯米、红豆、红枣、五花肉,还有扎粽子的线。外婆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些糯米,再放红枣,(是红枣粽嘛),放上两颗或三颗红枣,用手把糯米压实,再把粽叶对折过来包个严实,用线捆结实、捆紧。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粽子,我也忍不住了,试着去学,两片棕叶拿在手,无论怎么折都没有外婆折得好,糯米不是放太多,就是放太少,最后包起来一点样子都没有。可谁会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外婆看见了还一直夸我。
阵阵粽子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子,仔细闻闻还夹杂着红豆、红枣、五花肉的香味……
正沉浸在对以往端午节的回忆里,妈妈的手机响了。我竖起耳朵,果然是外婆打来的,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啰。然而,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话:“老妈,今年端午在家过了,斌的家庭作业很多,还要复习,星期一要月考。”我听了,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脑袋,闷闷不乐地继续埋头做作业。
窗外飘来阵阵粽子的清香,邻居家在烧粽子过端午了。
傍晚,妈妈催促还在做作业的我:“先吃饭吧,等会吃完饭再做,抓紧点,还得复习一下,准备明天的月考。”
坐在餐桌前,看到丰盛的菜肴,有黄鱼、黄鳝、黄瓜,确信今天是端午节,知道妈妈忙了一下午。可我心里分明觉得缺少了什么……
不经意地,那端午的味儿在悄然间淡去。我记忆中的端午还会回来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们一大家子的人都聚在了一起,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这天清晨,刚下过了一场小雨,地上还湿漉漉的,空气中夹杂着雨后清新的气息,让人闻着就感到心情舒畅。这时,太阳正缓慢的从东边升起,天也渐渐地变得晴朗了。
啊,真的吗!我惊讶的说,姐姐真的要来吗?爸爸点了点头,我高兴的差一点没蹦起来。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后,我立马打起了精神,收拾东西,准备去奶奶家。
要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天也明亮了许多,不再是那么阴沉沉的了,我的心情也特别的好。我和姐姐已经接近一年没见了,好不容易她来了,我可不能错过。到了奶奶家后,一大家子的人都在忙活着包粽子,我和姐姐聊完之后,也参与了进来。
一开始,我不会包,奶奶就耐心的来教我。首先拿两片粽叶放好,弄成一个圆锥形,再加入大米和枣等馅,然后再把它包起来,缠上绳子:我的第一个粽子出炉了。虽然不太好,但毕竟是我亲手做的,我还有那么一点的自豪感,我终于会包粽子了。
中午,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是二爷亲自下厨做的,有鱼,有烤鸭,还有各式各样的菜,让我们大饱口福。下午,我和姐姐还有妹妹一块去书市逛了一圈,每个人买着自己喜欢的书回去了。
下午,我们一起等待着煮粽子,然后再吃,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就是格外的香。不知不觉,天都暗了下来,姐姐该回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
这一次的端午节真是热闹啊,这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天。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的领域中,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我们家乡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黄和肉做馅,吃起来香喷喷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过节,她都为我们包粽子,可这次,因为妈妈太忙,所以奶奶没有回老家包粽子。这几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叶子,要包许多的粽子送给朋友们,希望他们收到后,会有人说一个“哇”字。
虽然今天是过节,本应该去泡“龙水”,可妈妈说:“今天是过节,我们不要去凑热闹”。因此,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在家里做作业、上舞蹈课,我觉得今天既是一个热闹的日子,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爱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说到粽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端午佳节,我们都吃清香可口的粽子。剥开清绿色的芦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银白色的糯米,它们粒粒饱满,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美丽洁白的珍珠,咬上一口,更是清爽可口。
在品尝这美味可口的粽子之余,你是否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在家乡,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河滩上站满了人,到处都能听见笑声。采芦叶也有一定的窍门,要选那种不老不嫩的。采回的芦叶先要把它洗净,再放进沸水里煮一下,这样既可以杀菌,又能增强韧性。取出后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下,待芦叶冷却下来之后就可以使用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
先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10个小时左右。为了更好吃,包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绿豆、红枣、蜜饯等,还可以掺入咸精肉,制成荤棕。包的方法,先把芦叶的一端卷成斗形,然后用糯米将斗填满,再用剩余的芦叶将其层层包裹起来。注意,可要压紧,不然容易散哟。最后用细绳将几个角缠紧,就大功告成啦!
至于粽子的形状可以做成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它的样子就像一个立体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的。还有一些常见的,像方粽、菱粽、子母粽……每一样都逗人喜爱。
将包好的粽子放到清水里煮,半个小时后,整个屋子里就弥漫着芦叶与糯米的清香味。单闻着那诱人的香味,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粽子的吃法也有多种:可以趁热吃,也可以等凉了吃。可以直接吃,如荤棕;也可以拌糖吃。各有各的滋味。
朋友,端午节来临时,欢迎来我们这儿尝尝可口的粽子!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很多习俗,比如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在我的家乡,主要以包粽子和插叶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而赛龙舟却在南方很盛行。
去年端午节早上,我打开家门,发现了一株像小草一样的植物,于是我便问妈妈:"这是什么植物?"妈妈告诉我说:"这是艾叶,传说它可以辟邪,你去闻闻它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呢。"于是,我赶紧把鼻子贴过去,啊!那香味真让人心旷神怡,妈妈又接说:"这一定是奶奶,给插上去的。"我心想奶奶多早就得起来呀!
中午,我看见奶奶坐在桌前,桌上摆着一大盆泡过的米和一小盆红枣,我跑过去问奶奶:"奶奶,您就是要做什么好吃的?"奶奶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也来包点粽子吃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折成漏斗形,把一颗红枣进去,再放一层米,然后再放几颗枣进去,就这样一直到装满为止,最后用准备好的棉线把粽子绕圈扎紧,最后用锅把它煮熟,就这样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宝宝"就出生了。
当奶奶看到我包的粽子时,奶奶大笑起来,哈哈,快看我们宝宝包的粽子都开口笑了,我不解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我包的粽子都露馅儿了,奶奶抱着我说:“我的乖孩子,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好的。"我和奶奶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原来南方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这时我剥开粽叶,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好吃极了!
这个端午节,我既学到了知识,又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我喜欢过这样的端午节。
端午节,我们总会吃粽子。——题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很多地方会赛龙舟、挂菖薄,艾叶,喝雄黄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粽子!
上了六天的课,回到家,看见妈妈在洗粽叶,我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就去帮妈妈洗粽叶。我和妈妈仔仔细细的洗着一片片粽叶,又反反复复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后,我们把粽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锅加热,放入水,等水烧开了,妈妈就会放点盐,就说这是杀菌消毒的,再把粽叶放入热水中加热,然后取出,接着用热水冲洗,最后泡在冷水中。
处理好粽叶,我们开始做粽子馅。
妈妈把糯米拿了出来,反复洗了几次,最后用水侵泡。紧接着把猪肉切成块,加入各种调料,均匀搅拌,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腌制。因为考虑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黄豆,豌豆,红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妈妈说粽叶,豆子需要泡24小时,肉也需要腌制,所以要到了明天我们才可以包粽子。
到了第二天,妈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包,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把豆类的馅或着糯米放入,而肉馅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处肉,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接着把上层的落叶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开口为止,用线绳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捆好就可以了。
因为我太想吃粽子了,妈妈包好粽子后,就煮了几个粽子给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心里幸福极了。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外流漂泊的游子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收到家里的粽子是爱的交流。虽然我并没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来是幸福极了,和平常买的有很大不同,因为里面有妈妈的爱呀!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样的风俗呢?我在书柜上刚好看到一本好旧好旧的书,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小学生助读文库民俗文化篇》。这本书里应该有说端午的由来吧!翻开第一页目录,果然有!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开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里投米纪念屈原。那为什么会改成粽子呢?传说米投进江里,投着投着,屈原现身说:“你们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龙偷吃了,你们以后用楝树叶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绳绑起来投入江中,蛟龙怕这两样东西,它就不会偷吃了。”后来人们就这样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还有悬蒲插艾的习俗,我奶奶家门上就左右分别挂着一束,书上说这个习俗来自伍子胥。传说楚平王见自己未过门的媳妇长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耻地纳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对此直言相谏,楚平王不但不接受,还将伍奢和他的长子伍尚杀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吴国,帮助治理吴国。过了几个月,吴国国富民强,吴国开始攻打楚国,楚被打得尸横遍野。伍子胥对平民百姓说:“只要你们在门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扰。”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悬蒲插艾当做避邪消灾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真有意思,都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而且每到节日,家里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妈妈问我有没有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二月二芥菜饭、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饼……原来中国的节日还代表这一个个好吃的食物!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点雄黄,插艾叶草等等,我们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起来,我就看见外婆已经准备好了一小篮子糯米,还有一盆儿昨晚腌好的五花肉,还有一大盆的煮好的芦叶。准备要包粽子了,外婆看见我起来了,变对我说:“我正缺人手呢。你来帮我搭把手吧。”我开心极了。我可以享受到包粽子的快乐。
我先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边上,看着外婆包了几个。看得我跃跃欲试,我马上去把手洗了一遍。先挑了四五片芦叶,四片按顺序铺开,一片反扣在中间,现在要把芦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卷紧,不然米会露出来的。接着是往里面放入一半的糯米,在挑一块五花肉放进去,再装一半的糯米进去。然后用转陀螺的样子把芦叶的另一端慢慢地卷起,弄到只有一个小尾巴,就把小尾巴夜卷起来,用大拇指摁住,把卷起来的再对折,最后呢要用线把粽子五花大捆绑牢,防止它散掉,这样一个不这么完美的三角体粽子就完成了,外婆夸奖道:“比你妈那是包得好看多了。”我听了大眼笑成了小眼,心想:可以去妈妈那显摆显摆了。
中午,外婆把做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中。当煮的差不多的时候,那浓浓的粽香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直钻入到我的鼻子里,清香四溢使人胃口大开。我迫不及待地叫上家人品尝我的粽子,妈妈笑着说:“这粽子比买的都要好吃!”我开心极了。
下午,妈妈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香囊。外婆告诉我们端午节小孩子佩香囊有避邪驱瘟,还可以衣服点缀,这里面有朱砂、雄黄、香药。我们这香囊外包以红色绒布,在以五色丝线旋扣成索。一闻还有淡淡的药香,我和弟弟高兴地挂着香囊,出门找小伙伴去了。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田野里去采摘了很多
棕叶,棕叶的样子有点象竹叶,只是比竹叶大得多。这些棕叶用来准备明天包棕子。我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看到青绿的棕叶就像看到了香甜的棕子,所有的疲劳都有消失了,只是盼望明天快快到来。
端午节到了,我早早地起了床,看妈妈包棕子。只见妈妈把洗好的棕叶两张背对背放好,再把它折成一直角,用汤匙把放了各种调料和肉的米放在棕叶上,形成一个尖尖的形状,再将粽叶剩余部分沿米的形状折好。整个粽子就卷成了一个小菱角,再用草绳将把它扎紧,一个可爱的棕子就做好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摆在蒸笼里放在大锅蒸,我都等不及了,不停地在厨房是转来转去的。蒸了好久,终于可以熟了,但妈妈说还不能吃,要等客人到齐了再吃。
中午,客人都到齐了。看看桌上的菜可真丰富呀。有咸鸭蛋,皮蛋,卤鸭子……这些都是端午节一定要吃的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香香的棕子,解开棕子上的细草绳,再剥开棕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轻轻地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午饭后,爸爸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楚国的忠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赶去救他。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就不见了。人们怕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不停地往江里扔棕子,希望鱼吃了棕子后就不咬屈原的身体了。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龙舟,吃棕子。爸爸还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要扫院子,洒雄黄水,在门口挂艾蒿和菖蒲,希望能杀菌防病,一家人平平安安。这些活动都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是六月八日,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说起“端午节”,我还知道它有另外的几个名字呢!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由于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来探望自己的父母亲而得名“女儿节”;“诗人节”当然是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过早饭,妈妈与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们都买了树枝拿在手里。我很奇怪准备问妈妈,却发现妈妈与奶奶手里也各拿着一捆树枝,就连忙跑过去问:“妈妈你们买树枝干啥?啊!真香!”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枝’。艾枝可以驱蚊子与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我们把艾枝挂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吗?”我点点头。
中午,我们家的饭菜有丰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还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鸡蛋与鸭蛋,香气扑鼻。我立刻拿起一个较大的粽子,剥开粽叶,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实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嘻嘻……
端午节真快乐,真有趣!又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节,真好!
“吃粽子咯!”妈妈端着一盆煮好的粽子走了过来,房里充满了粽子的清香。
粽子绿绿的,几个角尖尖的,;里面裹着的是天天都、白白的糯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大大的粽子,觉得很烫,但舍不得松开。我用剪刀把缠着叶子的绳子剪开,把它的叶子一层一层的剥开时,感觉更烫了,可是它的香味缠着我不放。
我吹了吹,咬上一口,它吃起来糯糯的,甜甜的,进了肚子里暖洋洋的。我吃了一口又一口,不一会儿就把它吃完了。吃得嘴上和手上都黏乎乎的。
我赶紧去把嘴和手洗干净,这时妈妈又说:“咸鸭蛋好了!”我又挑了一个大大的鸭蛋,它圆溜溜的,比刚刚的粽子还要烫手,我差点儿把它丢掉。我赶紧把它拿到嘴边吹了几口气,吹冷了一点儿,就在桌子上磕了一个窝,顺着蛋壳裂开的小缝,剥开它,看见了雪白雪白的蛋白。我轻轻咬了一口,好咸呀!妈妈说:“把蛋白留着当下饭菜。”我就拿来一个碗,把蛋白剥下来留着。这时候,蛋黄上的油流出来了,我赶紧用嘴巴去吸,感觉有一点儿油,但是不腻,而且非常的香。我又咬了一口金灿灿的蛋黄,哇塞,太香了!吃进嘴里沙沙的,满嘴都是咸蛋黄的香味儿!
我又吃了好几个,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打着饱嗝,躺在沙发上。端午节的晚餐真丰富啊!妈妈说,还要用艾叶洗澡呢!
端午节真好啊!有好吃的,还有好玩儿的,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节!
梅子熟透后,端午的脚步款款而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在江里投放大量的粽子,人们选择为了这个纪念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买粽叶包粽子,吃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有,有咸蛋味的,有鲜肉味,有腊肉味,有蜜枣味,有绿豆沙味,也有白味的,形状各一,有小方正形状的,有三角形状的,家里小孩每人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口味的粽子,方正代表堂堂正正,诚实守信,兄弟姐妹们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吃。
现代都市的超市随时可以买到各种味道的粽子,但回味家乡的粽子总是有无限的遐想和回忆,一丝牵挂。
除了包粽子,酿几坛糯米端午酒也是家乡的传统习俗,奶奶将糯米先煮后蒸,放入一些有酵母功效“曲子”封存起来,过20天后,散发出浓浓的醇香味,然后与枣子、杏仁、桂圆、枸杞、桂花、荔枝、陈皮熬成新酒,与前几年的老酒和起来,下窖了,通过几个月的结合,这端午酒可算酿出来了,摇出一瓢,奶奶叫我品尝一下,这可是唇齿留香,还真应了这句话——“泉香而酒洌”。
这还没完,在端午是要挂“容臭”的,也就是俗称的香包的一个小药囊,据说传统的五月天是毒日,天气燥热,五毒俱全,古代人就是佩戴香包来驱除温病,增强免疫力,保佑安康,在这个节日里,不分男女老幼,都会佩上香包,不为别的,这也是为了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朴实的,是无华的。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如此意义重大的节日。活动怎能不隆重呢?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便将时日称为端午节。
每当端午节之日,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为什么?因为在那天可以看赛龙舟啊!《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们悲痛欲绝,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躯体,于是借划龙舟时的水波来驱逐鱼群,赛龙舟便被渐渐流传下来。我们全家在这一天一大早就起身,往西枝江边赶,到了那儿早已是人山人海。赛龙舟也快开始了。我们赶快找了个位置站好,等待比赛开始。一阵尖锐的口哨声响起,江面上蓄势待发的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那雄浑的鼓声。整齐的水波,统一的动作,一切都是那么协调,不一会儿,龙舟陆续到达了终点,江边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我们这儿,不少人家还会在这天烧艾条。中午时分将艾条放在家门口阳台厨房点燃。以辟邪驱虫。
端午节当然也有自己专属的食物,那就是粽子。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食粽呢?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去捞屈大夫的尸体却没捞着。一位渔夫急中生智,往江里投入鸡蛋米团肉等食物,说龙鱼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尸体了。老百姓纷纷效仿,于是慢慢发展成了用叶子包的粽子。我们家在端午节这天餐桌前必摆上一盆粽子。边吃边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端午节,这是个伟大的纪念日,活动还远远不止这些,重要的是在这一天,能了解这么多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真可谓是既清闲又热闹啊!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起个大早包粽子,我也会跟着很早就起了床。只见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鲜红的大枣……都被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我要吃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嚷着。奶奶笑着说:“瞧瞧,我家的小馋猫多着急啊!”说着,奶奶已经熟练地拿起三张粽叶,把它们并排叠放在一起,然后一只手捏着粽叶尾、一只手捏在中间,轻轻一扭。咦!三张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倒三角。接着,奶奶在倒三角里装上了糯米和红枣,再把剩余的粽叶盖上、缠紧,最后用细绳认真地扎起来,一个神奇的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包了不少的红枣粽,更不会少了我喜爱吃的鲜肉粽。
包好了粽子,奶奶又带着我去郊外采摘菖蒲和艾叶。据说它们挂在家里的大门上可以辟邪驱瘴。
没过几个小时,粽子煮好了。揭开锅盖,满屋子都是粽叶和糯米的清香。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鲜肉粽,吓得奶奶直喊停,生怕我消化不了。哦,奶奶包的粽子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美味啊,但愿每天都能过上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