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一勋章杜富国个人先进事迹(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杜富国响应号令,在南疆扫雷行动中为了人民利益时刻冲锋在前,为了战友生命血染雷场。“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百炼成钢”。杜富国的英雄壮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汗水浇铸、靠实践锻造、靠血性挥就。
负重前行当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若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负重前行当勇于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的最崇高的体现,体现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精神,彰显“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
负重前行当履职尽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国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航船上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扛重担,接重任,带着使命负重前行。
回归军营、回到社会,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
谁还会对这位英雄战士,提出过多的要求呢?毕竟,他伤得太重了;毕竟,他经受磨砺的时间还不长。但杜富国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串闪亮的名字。
他羡慕盲人登山家张洪。这位因患青光眼而双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别人照顾,一个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并成功登顶珠峰。
他敬佩退伍军人王曙光。在当年的边境作战中,这名老兵被炸飞了双脚,如今不仅戴着假肢行走四方,还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他最想认识贵州同乡刘修平。和他一样,刘修平没有双臂、双目失明,却自学法律,帮助村民化解矛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这些身残志坚的强者身上,杜富国看到了自己将来的样子,也找到了关于未来的答案。
这答案,是他经常书写的“永远前进”。为提升学历,杜富国报名参加了某高校开办的继续教育课程,定期上课,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这答案,是他越走越远的活动半径。这两年,杜富国到部队、院校和党政机关,进行了100多场教育宣讲,积极传播爱党报国、奋斗自强的正能量。
这答案,是他不断“解锁”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国,能一个人上厕所,还会熟练使用平板电脑,与亲人、朋友、战友进行微信语音交流。
这答案,是他无比坚定的梦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国应邀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国,决心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也做一名响当当的英雄。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_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一位医疗专家说,从伤员杜富国身上,他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军人的钢铁意志。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对未来有很多设想:做播音员、学盲文、写扫雷队每个人的故事……激励更多人。
时代楷模杜富国忘我排雷、舍身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众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退缩,勇于担责是我们青年同志学习的榜样,“你退后,让我来”是勇于担当的责任和气魄。
在受伤之后,有人问杜富国,“你为什么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弹片?”杜富国说:“我和战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换了是谁,都会这样做。”在日常的排雷作业中,杜富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技术比你好,让我来”,“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你们让我走第一吧,我比较熟悉”。.。.。“让我来”,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源于对战友的保护,对工作的热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他在生死关头“让我来”,在重担面前“让我来”,在生死关头“让我来”,“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敢于承担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舍身忘我,传承砥砺战斗作风,新时代赋予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新时代也需要我们广大青年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有勇于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在紧要关头也能挺身而出,大喊“让我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排雷兵,是和平年代里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清除雷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对于军人,敢于担当,为国奉献,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新时代主心骨作用,杜富国正是这么做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在任务面前、生死关头对战友说“让我来”。他在任务当头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生死一线舍身相挡,以“让我来”的新时代精神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忠实履行使命任务,身心力行谱写了新时代青春赞歌,悠扬而响彻云霄。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扫雷英雄杜富国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天跑3公里,做平板支撑,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军人,不能拖后腿。杜富国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他的精神感召着更多的“杜富国们”纷纷加入扫雷大队递交申请书。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给“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再现了杜富国生死雷场上的惊天一挡,诠释了他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荣光。
一个士兵,一个典型。全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各种声音都有自己的传播渠道。“扫雷英雄”杜富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媒体环境下,能够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带给新闻工作者诸多思考。本文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杜富国典型报道为例,剖析典型宣传何以能够出色出彩,又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典型宣传效益最大化,以期为提高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主流媒体历来重视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宣传先进事迹,弘扬典型精神,鼓舞受众奋发向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信息传播多样化、阅读方式碎片化、热点更迭快速化,给提高典型人物宣传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在典型人物宣传的选择上更加慎重。只有那些与时代贴近、与受众贴近、与情感贴近、与环境贴近的典型,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与时代贴近,回应时代关切,增强必读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典型人物选择上,必须聚焦当下受众最关心关切的主题,抓住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时代形象,解答时代之问,吸引读者不得不读。典型对一个时代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艰苦创业的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历史上从来都是英雄辈出,先后涌现出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一大批典型,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至今仍闪耀着璀璨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走进新时代,我们呼唤英雄、崇尚英雄,仍然需要讲述好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故事,传播好强军正能量。一段时间以来,对于90后、00后青年官兵“能不能上战场、能不能打胜仗”,社会上很多人心中存有疑问,宣传杜富国的感人事迹,就是要展现新时代青年官兵的英勇模范行动,有力回答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解放军报》的报道《为边境扫除雷患 为战友血染雷场》,展示了杜富国为祖国和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人民陆军》报的消息《90后士兵杜富国以雷场壮举作答时代之问》,标题直截了当,“90后士兵”“雷场壮举”等关键词简明扼要,消息以杜富国的雷场壮举和逐梦经历,回答了“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的90后官兵能不能上战场、能不能打胜仗”这一时代之问,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
与受众贴近,讲好典型故事,增强可读性。“新闻学的本质就是讲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更加倾向于故事化,典型宣传不能搞生硬灌输、自说自唱,只有遵循传播规则和阅读理念,疏通典型到达受众的关节点,才能让受众买账。选择有故事的典型人物便是贴近受众的有效方法手段,讲好他们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呈现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最容易打动人心。《人民日报》的通讯《英雄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你退后,让我来!”》,从杜富国的一句“口头禅”引入,讲述了战友们口中关于杜富国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震撼人心。《解放军报》的特写《眼睛失去光明 心里升起太阳》,没有司空见惯地直接铺陈杜富国事迹,而是另辟蹊径、独具匠心地以几位特殊的探视者的视角,来挖掘杜富国身上的故事。这样的结构安排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他们是谁?为什么来探望杜富国?他们的探望方式又有何不同呢?然后再层层深入,以讲故事的口吻,剥丝抽茧、一步步解开这个谜团,重现杜富国身上的感人故事,一改传统典型宣传的生硬刻板,更加可读、耐读,催人泪下。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2015年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弹药箱,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18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 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云南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进入手术室的杜富国在经历了三小时的生死抢救,最终生命体征得到了稳定。据当时参加会诊的医生回忆说,当时杜富国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已经多得数不清,伤得最严重的就是他的双手和双眼。根据当时的状况和多名专家的会诊,大家都认为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已经保不住了,而且要想保住他的性命,就必须马上进行眼球摘除和双手截肢手术。这样的状况虽然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保命是第一要务。就这样,杜富国的家人眼含泪水,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手术过程中,为杜富国医治的几名现场医生都心疼地红了眼眶。看着眼前这个只有27岁的杜富国,大家都在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尽可能的让他少受一点痛苦。手术过后,杜富国慢慢醒了过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在为他能醒过来而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为他的遭遇而感到难过。他们不知该如何告诉杜富国,他的眼球被摘除了,他的双手被截肢了。然而,病床上的杜富国却没有表现得异常激动,他很平静,因为他在爆炸声响起的那一刻就已经预料到了结果。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挡在***跟前,保护自己的战友,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战士应尽的责任。在他2015年6月报名参加边境扫雷行动开始到2018年10月11日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杜富国一共有1000多次进入雷场的记录,从他手里排出和排爆的地雷一共有2400多枚,相当于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排掉两三枚地雷,也就是说,他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他的意志和信仰也已经锻炼到了极致。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信仰和意志力的支撑,杜富国才没有因为受伤而一蹶不振。
他的名字烙在人民心里,他的功勋祖国永远铭记。他是祖国土地的守护者,他是保卫人们安全的英雄。他就是扫雷英雄——杜富国。
2018年10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最后一个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组长杜富国及战友艾良发现一颗当量大,危险性极高的弹体,这时,杜富国命令艾良:“你退后让我来。”当杜富国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拨开泥土时,“轰”的一声,弹体爆了,而杜富国下意识的倒向两三米外的艾良,正是由于杜富国的舍生忘死,战友艾良仅受了皮外伤。可杜富国自己呢,防弹衣被撕成碎片,全身血肉模糊。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抢救才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可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臂。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关心战友如何。杜富国用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写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杜富国正是这样的英雄,从小家到大家,从自我到超我,他无私地坚守着岗位,完成了肩上背负的使命。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毫不畏惧,完成最后一个扫雷作业后,战友们手拉手趟过雷场,完成土地的交接仪式。可以杜富国再也无法与战友们一起执行任务,无法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它勉励着战友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杜富国站上《感动中国》的颁奖台,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感动的,掌声传遍舞台。扫过雷的雷场变成了农田,撒上种子,结出果实。这样的男儿,顶起中国的一片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安心。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应该向英雄奉献自己的敬意。英雄们用血泪换来的安全、繁盛,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总有人把信仰放在利益上面,把大家放在小家之前,实现超我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类英雄,也不必让每个人都去做人类英雄,但我们应该尊敬人类英雄。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
当有人问杜富国:“你为救战友失去了双手双眼,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康复后想做些什么?”他沉默良久没有作声,两行热泪滑落下来……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聆听着_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养、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腼腆,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别人家的铲车“趴窝”了,学过维修的杜富国主动帮忙,从下午5点捣腾到凌晨;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杜富国不用人喊,总是会去帮忙端茶、送菜、摆放桌凳、收拾碗筷……
到了部队,杜富国更是热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常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天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疲惫,大多在休息娱乐,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_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心,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平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安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_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赶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情绪激动,应该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量,决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强,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平静:“首长,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按照主治医生陈雪松的意见,大队随后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_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强令人动容。当被问到未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